韩城风物志

摧眉折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摧眉折腰文集最新章节!

    司马迁

    现在韩城已经没有姓司马的人了

    虽然司马迁书写了历史

    但他的后代书写姓氏仍只是冯或者同

    司加一竖马加两点

    汉武帝要夷灭司马迁九族

    再大的文学家也要生存啊

    也许是他对自己太自信了不愿逢迎

    耿直谏言有时也会害死人

    他后来的变化让后代得以薪火相传

    从姓氏做起他其实很聪明很细心

    他的遗训里细到

    冯同一家不可以通婚

    其实司马迁本来可以做出更大功绩

    只是他碰到了汉武帝

    而魏征碰到了唐太宗

    就有了天壤之别他写书历史而魏征治理国家

    他们都有经天纬地之才

    最后殊途同归无论经历什么苦难

    比如司马迁

    他其实也就是自己在历史里转了个弯

    现在不也和魏征一样被人们深深怀念

    注: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十岁时,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孔安国学习尚书,二十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

    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毫无同情心,陈说李陵投降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触怒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

    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为了使家族逃避株连九族命运,他要求家族改姓:在“司”旁加一竖“马”旁加两点,姓同或者姓冯,才得以保全本家族,并且他立下同冯不得通婚的遗训,至今韩城仍有徐村生活着其后裔“徐”实为“余二人”之意,卒于武帝末年。

    在这一场事件中,司马迁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史记中求得生命最高意义的实现。

    梁代古墓

    一搞头挖下去就是春秋

    周朝的国君们乘着六十四座车马

    来到两千零五年

    那裹满土的金、玉、铜、漆、石、铁器

    诉说着锈迹斑斑的奢华

    历史、文化和各种手工业工艺一字排开

    三十三万平方米

    鼎、簋、方壶、甑撩开面纱

    等待检阅

    黄河沿岸文化和河水经常泛滥

    就象我们在没有记载的历史中

    突然发现了芮国

    注: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2005年开始挖掘,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墓主确定为一代芮国国君,年代为春秋早期,史书对此没有记载。陪葬品极其奢华,许多罕见文物出土都是国内首次发现,为了解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文庙

    乾隆那年冬夜王杰仍在苦读

    茅屋里一灯如豆

    照亮了他青云之路

    穿过五龙壁绕过历史

    他来到了龙杠之前

    龙杠的传说曾温暖了多少学子、书生

    手抚龙杠斑驳的龙纹他默默地说

    终有一天我要让你让路

    后来他依次走过明伦堂、名宦祠、文昌祠

    走上一条向上再向上的路

    把一条状元街遗落在二百六十年后

    我站立的身旁

    注:韩城文庙,既是崇祀儒学始祖孔子及子弟之所,又是传授儒家思想,教授生徒、培养人才的学府,旧称学宫、县学。庙、堂、祠、阁、主次分明,曲直有序,布局严谨,互相通连,是一组宏大的古建群。

    文庙,松柏林立、古树参天。正殿的盘龙汉白玉台阶前横着一根雕龙的“龙杠”据说当时只有皇帝和今科状元拜访时,才有资格将“龙杠”抬起从盘龙道进入正殿,在韩城的历史中,曾中了一位文状元,叫王杰,回乡祭拜孔圣人,龙杠被抬起一次,后王杰成为三朝宰相。

    龙门

    让我乘一叶孤舟向西

    逆黄河而上

    靠近大禹斧凿刀砍的石门

    多少鱼儿随波逐流到大门前

    断崖峭壁前它们跃跃欲试

    它们能成为龙吗?

    只待昏黄的天色压顶大雨倾盆

    道道闪电伴着雷声轰鸣骤然看见

    一条长龙冲天而起轻易地

    越过传说

    注“位于韩城北30公里龙门镇风景名胜区。两岸悬崖相对如门,传说惟有神龙可越,故称龙门。

    杜鹏程

    成渝铁路的工地他仍在风雪中

    夜行灵官峡这条铁路

    把课文和我紧紧联系了起来

    这个韩城人一生都在行走

    在延安新疆

    就象他一生都在写啊写啊

    不象我现在缺乏行走和自醒

    总是在杜老的书中

    找寻能暂时滋养自己一段时间的琼浆

    注:杜鹏程,韩城人,生于1921年,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幼年上过私塾和基督教学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战争日记,中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年轻的朋友、平凡的女人、夜走灵官峡等。

    党家村

    青石巷道越来越光滑

    打磨出村寨这个活化石从元朝到现在六百六十年

    多少弯弯曲曲平平仄仄在岁月里渐渐黯淡

    石雕、砖雕、木雕家家檐角飞翘

    主人踪迹何处可觅仍居住着的乡邻肩荷农锄

    时不时逡巡在游人的视线

    谁在这里诗兴大发

    泼墨这一幅千年国画

    青黄、墨绿、灰黑

    家乡炊烟里主色调浓浓散发

    拴马桩、看家楼、文星阁默然静立

    似有蹄声得得车轮轰鸣

    ——可是光耀门楣的人儿衣锦还乡?

    风铃摇动微风高高的垛子荒草丛生

    炮台沉默

    生锈了谁几千年绵长的追求

    注:党家村,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有六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日本建筑专家赞其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参观后更是感慨地说:“世界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在韩城。”

    元至顺二年(1331年),党恕轩以种田谋生,定居于此。明永乐年间,其孙党真中举,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生意兴隆。史载,村中当时“日进镖银千两”四合院建筑在明末清初进入全盛期。如今,党家村仍有四合院一百二十多座,这里的人们仍在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现在,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民居瑰宝”——党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