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复制与抄袭

独行的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独行的风文集最新章节!

      2004年5月份的一天,做论坛的一位朋友要辞职去北京创业。临行前,她在全国最大的中文网站红袖添香为我注册了文集,并在论坛搜集了我的16篇文章给我发上。她给了我密码,并嘱咐我,以后自己往上发文章就行了。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电子文集——独行的风文集。

    文集的诞生,为我带来了与众多文友交流的方便和喜悦。女人的旗帜经过网站推荐,被山东先锋月刊发表。但我没有想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烦恼。这个烦恼就是被一些文抄公没完没了的疯狂抄袭。

    通过百度搜索,我发现自己的许多文章被别的网站转载,也有的被一些博主转载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对此,我并无多大反感,反而有点小小的自豪,有人喜欢自己的文章毕竟是一件好事。

    2008年8月的一天,我写于1993年的散文诗接纳痛苦突然被一位叫收藏者的东北网友从以前的日记里挖掘出来,并忍着病痛,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600字的文章一字字敲打出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在文章前面,他加了这么一段话:“几天来,气温越来越高,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挺难受的,血压又跟着凑热闹: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吃药的时间都不好掌握了。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写出什么呢?没办法,干脆休息,晒几天“网”干什么呢?把过去的读书笔记找出几本瞎翻起来。还别说,真发现了几篇好文章,都是当初手抄下来的。我认为不错,抄出来和大家共赏。(遗憾的是当时没记下作者名字,没想到今天有用啊!)”我马上与他取得联系。几天过后,收到这位朋友的回复:“我就是那位阅读并珍藏了您的佳作接纳痛苦14年的读者。因为我喜欢这篇文章。我是一名癌症患者,14年来,我曾多次阅读这篇文章,不断加深对文章寓意的体会和理解,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患病的现实,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正如您所说: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价值!在此,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您的文章带给我的力量!谢谢老师!”

    我继续搜索,发现还有一位网名叫雪逸的女士在自己的博客转载了我的这篇散文诗,并配上了好几幅精美的插图。她告诉我:“珍藏了许多年,没想到网络让我认识到了文章的作者,真的很激动,你的这篇文章在我若有所思,并无以遣怀时,读到它就读懂了生活的意义。在此向你致敬了!我手写摘抄存在日记本中至今,每每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感受!”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令我郁闷起来。

    接纳痛苦被几个人当成自己的作品,发在论坛上或者自己的博客里。其中一位叫爱的奉献的女士用我的文章做中心骨架,前后各加了几句话,也不知道从哪里抄袭的,显得不伦不类。跟帖一片叫好声。我便跟了个帖子——这是你的文章吗?这是我的啊!这时,一位跟帖者跳了出来:“你神经啊!这怎么是你的作品!这是作者引用的寓言。”哈,我被气笑了。真假李逵相遇,看来不亮出真家伙是不行了。我马上跟帖:“你去看看1994年3月13日的工人日报再说话。”博主这才慌了神,先是把我的地址封锁,接着又把抄袭的文章删除了。

    有梦的日子也遭到几位文抄公的掠夺。其中被一位叫谢静的女士发在某论坛。我注了册,给谢静留了言,并发了一个帖子寻找谢静,结果,时间过去十多天了,该人一直不敢露面。

    遭到抄袭最多的是我的杂文成功与失败,一搜索,竟有四五十个之多。抄袭也是各显神通,可说是五花八门。有的用来描述自己的求职经历,有的鼓励自己完成学业。可笑的是他们连我文章中的一个错字(千山万水,错为千上万水)也不知道改过来。

    更为可笑的是,连中学生也虚荣心膨胀。一位叫魏娜的女生,竟把我的散文诗善与恶当成她的作文,发在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校园网上。还有一位叫张丽的教师在中华语文网上把我的善与恶当作创新作文进行引用。善与恶是一篇被红袖添香加了红的文章,影响广泛,已经被阅读2000多次,跟帖的评论就有18个。没想到,她们依然无所顾忌,照抄不误。

    小说有高潮,故事有高潮,想不到,抄袭也有高潮!

    2008年10月17日,在我的散文乡村音乐后面有个善意的留言:“你的这篇文章被抄袭了,告诉一声。网上搜索一下。”赶紧搜索,我的文章被改头换面,出现在新疆兵团网上,作者张妍。她把我的乡村改为连队,里面百分之九十九是我的文字。如果是初犯,我还能容忍,因为我虽然痛恨文贼,但他们毕竟喜欢我的文章,也许是一时糊涂吧。

    但接下来,我发现我错了。那位好心人给我留言:“她是我们团的一个连队干事。经常抄袭。应该揭露。那是个老剽客了,经常把乡村改成连队。而且屡试不爽。对这种人应该揭露。真是死不要脸。那篇文章发在兵团日报10月12日,以为“好”还加了编前语。”我还是第一次发现这么大胆的不要脸的抄袭者。我有点愤怒了。我拨通了报社的电话。责任编辑听后说:“我们起初也有怀疑,但作者几次电话催问,就发表了。”编辑问清楚我的名字,文章的出处,并向我道歉,表示以后注意。

    我搜索张妍,出现一行文字——农七师一三0团宣传科。我再继续搜索,发现张妍果然是抄袭老手,不但抄袭网络文章,连青年文摘上的文章也不放过。甚至,著名散文作家杨朔的荔枝蜜也被她改头换面成沙枣蜜,当作自己的产品。为此,单位领导曾经对她点名批评,但该女士依然我行我素,乐此不疲。如此心黑皮厚之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十天之后,我收到了一位好心人的来信,里面是半张报纸,上面刊载着我的文章,只是标题改成了连队音乐,作者张妍。端详着报纸,我有点哭笑不得。下一步怎么做?面对这位剽窃老手,我还真有点束手无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