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万里行上

纵横钓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手上戴个小鱼塘最新章节!

    手机里孙海宁的声音断断续续,显示那边的信号并不太好,却能听出教授的心情不错:“小李,我在日喀则,你猜我吃到什么了?”

    孙海宁教授一直在做陶然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前段时间他改变方向,打算寻找合适的天然水体,想看看“云梦鱼苗”在野外放养的条件下,能不能保持本身的优良性状,不生退化。

    在千岛湖、浙西山区搞的几个实验基地,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主要原因在于水体的污染比较严重,哪怕是山上的山泉水,看起来比较干净,也达不到需要的严苛要求。

    西藏日喀则是申城市对口扶贫地区,申城市不久前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前去考察,孙海宁也是成员之一。

    李彦这会儿正在水空间忙活,他对西藏的了解不多,看到宁小雪距离自个儿比较远,就笑着开了个玩笑:“这么神秘,是不是牦牛鞭?”

    “小家伙!”孙海宁笑着骂了李永一句:“行了,我记下了,回去的时候一定给你带两只牦牛鞭回去,作为你结婚的彩礼。”

    李永如今已经跟孙海宁混得比较熟,说话没有什么禁忌,没想到高学历的文化人说话也很直接,连忙告饶:“偶不需要那个东西,到底吃了什么,孙教授你就直说。”

    手机里响起孙教授爽朗的笑声:“鱼,我在这边吃鱼了。”

    李永就挺纳闷,吃鱼有什么好说的,他可是天天要吃鱼:“孙教授,你是不是很长时间没有吃到鱼,给憋坏了?”

    “小家伙不要乱说,我告诉你,西藏人不吃鱼,这边的鱼不要太多,”孙海宁连忙反驳:“我在这边吃到一种鱼,味道跟陶然鱼非常接近,这里的环境也非常好,我在想,要是能在这里放养云梦鱼,说不定能保持性状,不会退化。”

    孙海宁一直在寻找不让云梦鱼苗退化的办法,没想到在日喀则有了现。

    李永一开始也挺高兴,很快就觉得不太对劲,就算日喀则那边有条件养鱼,养出来又能如何?总不能从西藏运鱼。

    距离太远,成本太高!

    孙海宁却不管那么多,不停说这次没有带些鱼苗出来,无法进行试验,就问他能不能通过航空托运一点云梦鱼苗到西藏,让他在那边试试看。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就可以对这里的水体样本进行研究,有可能找到人工养殖的方法。”

    孙海宁的要求,李永无法拒绝,凭着空间鱼,他用一年多的时间赚了近百万,衣食无忧,也已经知道。

    李永不介意空间鱼能够通过养殖,让更多的人吃上,特别是云梦鱼,如果不退化,或者至少达到天池鱼的品质,那么其保健作用,将使那些癌症、尿毒症患者康复有望。

    李永觉得自个儿的钱已经够用,不介意做些别的事情。

    听到李永答应下来,孙海宁就显得很高兴,就让李永上网,给他一些日喀则的照片。

    今天宋妮娜不在,李永和宁小雪就在水空间活动,笔记本放在木屋那边,通过无线网卡,可以同外面屋子里的无线路由器连接,在水空间里可以直接上网。

    李永跑过去打开电脑,登录qq邮箱,看到孙海宁过来的邮件,通过文件中转站,有一个好几百兆的附件。

    晕了,看来拍了不少的照片,李永只好打开qq旋风,慢慢下载,跑到菜地里,摘了条黄瓜,咬嘴里脆脆的,水嫩水嫩,还有淡淡的甜香。

    过去这段时间,陶然居的运营逐步走上轨道,特别是养殖基地采用梯次放养,如今已能够持续供应餐馆和休闲鱼塘的需要,李永就不再做鱼贩子,只是定期不定期提供一些“云梦鱼苗”

    养殖基地的存在,使得李永变得更轻松,也更加安全。

    水空间还是在不断扩大,终于在不久前升到七级,李永左想右想,最后还是跑到吴淞口,选择模拟一条长江。

    这一次没有出现意外,选择确定以后,水空间中就出现了七块水体,一目了然的一条“小河”既没有长江那么长,也没有那么快,大体却能看出长江的形状,一端的两岸是平地,而另一半则是连绵起伏的“小石丘”

    很显然,这是“幼年”时期的长江,不管是水体还是江岸,都是缩微版的。

    这样的环境对李永来说,不会太陌生,不像“尼斯湖”那样,一直看不明白里面有什么,总感觉水里、山里都比较危险。

    此刻的长江就是一条小河,里面甚至也有一些鱼虾,不过都很小,长得似乎也不快,里面的水也显得比较浑浊,全然没有原先几处水体的清澈澄明。

    这次升级,也没有给李永带来太多快感,甚至就如同鸡肋一般,没有什么作用。

    李永甚至没有将别处的鱼虾放养到“长江”那里的水看上去并不干净,只能先放着,看看里面的原始鱼虾如何生长。

    至于“尼斯湖”李永三天打渔、两天卖网,也在里面开辟了一条小道,大概能够“环湖”三分之一左右,却没有在岸上现什么活物,倒是从林子里摘了些野果子,味道还算不错。

    “尼斯湖”显得很神秘,李永的探索也不彻底,始终没有将里面的情况弄清楚。

    包括“尼斯湖”在内的水体都在不断扩大,水岸自然也跟着变大。

    如今,几处岸上种植的蔬菜已经形成规模,基本上想吃啥都有,而那些果树,居然也在春天的时候开花了。

    水空间里没有季节,似乎能够根据不同物种的需要进行控制,反正李永呆在里面总觉得很舒服,就好像有个随身空调似的。

    桃树、梨树、杏子树同枇杷、橛子x子树一起开花,说起来,也是人间奇景。

    李永啃了一条黄瓜,又摘了点番茄、豆角、茄子、辣椒,捞了条鱼,做了个茄子炖鱼,还有清炒豆角,西红柿蛋汤,和宁小雪两个人吃得饱饱的,再回来看笔记本,那几百兆的东西已经下载好。

    李永将压缩文件包解压缩,又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宁小雪好奇地凑上来,询问李永在下载什么。

    因为上次李爸生病,加上宁父要进行产业扩张,所以买房的事情暂时搁置,两人这会儿还是“自由身”

    听说是西藏那边的照片,小姑娘就露出艳羡的表情,笑呵呵地说整天呆在家里,就连逛街都少很多,以前还说要环游地球,现在都快成宅女了。

    宁小雪以前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女性同胞都有的“嗜好”逛街,自从跟李永在一起,家里那么多小东西,还有水空间的菜地,每天这里弄一下,那边搞一下,就很少逛街了。

    还有一个则是人类都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旅游。

    不过有了水空间,似乎一般的地方也不能激起女孩的兴趣,倒是在能够进出水空间之前,去过几次农家乐。

    李永打开解压缩后的那个文件夹,就看到满眼的蓝天白云,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白。

    西藏不愧为人类最后的净土,也难怪大片2o12会将人类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西藏。

    双击打开图片,一张一张地翻过去,每一张都能让人停留很长时间。

    看了好几张,宁小雪似乎才反应过来:“真好看。”

    李永也觉得好看,这些照片都是孙海宁拍摄以后,没有经过处理,直接上来的,也就是说,图片上拍到的画面,应该跟现实中的一样。

    这样的蓝天白云,李永在申城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过。

    哪怕是晴朗的时候,天空万里无云,也是灰蓝灰蓝的,远没有照片上那么纯净。

    将好几百张照片看过一遍,李永和宁小雪就好像经受过一场精神洗礼似的,好一会儿才回味过来。

    宁小雪眼神亮晶晶地盯着李永:“李子,我们去西藏旅游吧!”

    李永倒也有这个想法,他现在只负责提供鱼苗,平时都没什么事情,在别人眼里,他简直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典型。

    旅游虽然也不算什么正事,不过到处去走走,开开眼界,还是挺不错的。

    总比整天呆在家里好!这是李永征求宋妮娜意见时,得到的回复。

    李永当时就怒了:那咱就不呆在家里,咱去西藏旅游。

    本来只是宁小雪随便提了提,没想到提出来以后,看着那些照片,想去西藏旅游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

    终于,经过两天的挣扎和犹豫,李永和宁小雪一致决定:就去西藏旅游了。

    如果去西藏旅游的话,就不需要给孙海宁托运鱼苗。

    李永打了个电话给孙海宁,告诉他自己打算去西藏,孙海宁显然很意外,还以为他是冲着日喀则的鱼去的,就约定等他到了西藏再联系,又给李永指点了一些入藏需要注意的地方。

    李永和宁小雪的时间都比较宽裕,两人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就不想找旅行社跟团,跟团的话虽然省心,但是行程就不自由,他们就打算全程自助游。

    经过孙海宁的指点,又在网上查了查,李永就现有三种方式入藏,汽车、飞机,或者火车,坐飞机很快,也很舒服,李永和宁小雪先就将飞机排除在外。

    因为坐飞机的话,也就无法感受到距离的远近,可能从申城到李永的老家黄海也要四五个小时,坐飞机到西藏,可能还不需要这么久。

    既然是旅游,而且是一次跑这么远,当然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一边。

    要是坐飞机的话,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感觉也没有。

    网上看到很多自驾车游西藏的,据说沿途的景色很好,也很刺激,不过李永和宁小雪还都不会开车,只能看着眼馋。

    两人就提前定下一个人生目标,等到从西藏回来,就去学开车,然后开着车来个环球旅行。

    因为手上戴着水空间,李永觉得开车旅行,也不算什么,实在不行,就躲水空间里过两天好了。

    最终,两人就定下坐火车前往西藏的方案。

    虽然说现在手里并不缺钱,两人还保持着精打细算的习惯,买了两张硬卧的下铺票,一张七百多块钱,两张就是一千五百块。

    列车从申城出,要经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再到西藏拉萨,全程四千多公里,要花四十八个小时,如果一切顺利,没有晚点的话。

    提前买好车票,李永和宁小雪就开始准备出行所要携带的物品。

    话说宁父、宁母,李爸、李妈听说他们两个人要去拉萨,都担心得不得了,西藏给普通人的印象,就是很神秘的一个地方,那里是高原,还有高原反应;地广人稀、渺无人烟的,就怕他俩在那边给受罪。

    李永和宁小雪好说歹说,才算做通了四位老人家的思想工作。

    好在青藏铁路修通以后,去西藏旅游这两年也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申城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去那里游玩,在大量事实面前,宁父他们最后还是同意了。

    他们就将担心化作行动,反复提醒李永和宁小雪要将可能需要用的东西都带好了,棉袄要带上,高原气候寒冷;方便面也要带一些,到那边吃的未必习惯;还有一些常备的药品,防止高原反应的药物,宁父甚至要去医院的朋友那边搞两只氧气包,好说歹说才没有弄。

    林林总总的东西收拾了好几个大包,宁父本来要送的,给李永坚决推辞掉,因为是晚上的车子,甚至不惜打电话给严小凡,以工作上的事情,将宁父给调开,又避开其他人,将大包小包的全都扔到水空间里,提着两只背包,潇洒无比地打了个出租车,直奔火车站。

    这时候去西藏的人倒不是很多,不过火车站卖票都是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卖,所以李永他们所在的这个车厢倒都是人。

    硬卧车厢都有上中下三个铺位,李永他们买的是下铺,另外上铺的也是一对年轻的男女青年,中铺倒是一个挺成熟、威严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个男青年,不过他不到西藏,要在西宁下车。

    上铺的那对感觉挺能扯的,李永他们上车以后,就听到他俩一直东拉西扯的,到处向人打听情况。

    遇上李永这种去旅游的,就热情地招呼:“我们也是去旅游,大家可以结伴,也好有个照应。”

    要是中铺那种在西藏工作生活的人,他们又凑上去热情地询问西藏的情况。

    中铺的中年人叫林东临,是申城援藏干部,这次家里有事临时赶回来,现在过去还要工作两年。

    “林哥,你就是当代的孔繁森,了不起!我们要向你学习,”男青年欧阳成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让人听了很舒服。

    林东临却只是淡淡笑了笑,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那好啊,我代表西藏人民欢迎你们扎根西藏,现在西藏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像我们年纪大了,有家庭有儿女,都是牵挂,年轻人在那边奋斗两年,对你们的人生绝对有帮助。”

    “林哥说得对,我们这次先去考察考察,”欧阳林笑着说道。

    这一节车厢,真正要到拉萨下车的人并不多,很多到兰州、西宁的,去西藏的,有几个是和李永、欧阳林他们一样,是去旅游的,还有就是林东临这种,在西藏那边工作生活。

    为了建设西藏,申城每年都要组织一批援藏的干部、技术人才和年轻人,就像林东临、孙海宁他们一样。

    就像林东临刚才说的那样,他们也有妻子儿女,要坚守在那边,确实不容易。

    李永伸手在背包里掏了掏,实际上是从水空间里弄了两只早就摘好的黄瓜,拿出来递了一根给林东临:“林哥,来根黄瓜,绿色无污染的。”

    李永顺手也给欧阳林和他的女朋友,还有中铺另外那个年轻人一人一根。

    “日喀则倒也没有污染,那里的黄瓜也跟这个差不多,碧绿水嫩,味道还好,就是运不出来!”林东临说着咬了口黄瓜,忍不住赞叹道:“嗯,这个黄瓜味道好,比我们日喀则长出来的黄瓜还有味道。”

    李永笑了笑,西藏那地方再没有污染,环境再好,那也比不上水空间啊!

    “林哥,你也在日喀则工作?我们这次去,除了旅游,也要去下日喀则,不知道你认不认识水产大学的孙海宁教授,我们就是要去找他,”李永对林东临打心眼里佩服,说话也很客气。

    “哦,你们是孙海宁的学生?”林东临嚼着黄瓜,抬头看了李永和宁小雪一眼:“老孙说要在那边搞个项目,你们说的是不是这个事情?”

    李永一听,林东临竟然认识孙海宁,看样子还知道不少情况,火车上无聊,也正好随便聊聊。

    李永就点了点头,将陶然鱼还有孙海宁的项目挑能说的,大概说了说。

    “陶然鱼我知道,上次吃过一次,味道真的没话说,”欧阳林“咯崩咯崩”已经将手上那根黄瓜吃得干干净净。

    “原来就是你们研究出来的啊,这个黄瓜也很好吃,是不是也叫陶然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