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滴的里滴文集最新章节!
【诗经。国风。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
释文
1。遵:篆文从辵(辶),从尊。说文:“遵,循也。”本义为顺着、沿着。有“依从、依照”意。
“尊”甲骨文会双手高举酒杯敬酒之意。金文加出了升高符“阜”和“八”“阜”表示拾阶而上,向尊者敬酒之意;“八”表示里面盛满了酒要流出的样子。拾阶而上以敬酒,必须小心翼翼才是,否则,杯中的酒会洒出。金文加此二义符,突出了恭谨貌,以强调“尊”所蕴含的敬重、推崇意。。
故“遵”字虽然本义是“顺着、沿着”但还隐含着步履轻缓、神态庄重意,表示沿着规定的路线前进而不敢造次。就好像我们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所有人都神态肃穆,鸦雀无声,沿着指定的路线前行,这个过程就叫“遵”是谓“遵守”、“遵循”
用在本篇“遵”描述的是女人沿堤岸神情忧郁、缓步徘徊的样子。
2。彼:关于此字,卷耳一章中有分析。乃指示代词,指代较远的时间或处所,相当于那、那个。恰恰是这个“彼”字,说明描述这一事件时早已变换了场所和时间。因为是回忆的当时的场景,当然要非用“彼”字不可。那么,这说明本篇亦如卷耳一般是一封信件吗?当然不是。本篇是女子在见到自己的爱人后的倾诉衷肠语。她向他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每天漫步于河堤,想望自己爱人的怅惘之情。
3。汝:甲骨文从水从女。像一女子临河而泣,又似女子泪流成河状。故“汝”字有浓浓的悲情在里面,描述的是悲悲切切的小女儿态。它与“吾“相对,分别指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
“吾”金文从口从五。“五”是对天地交泰、阴阳相合的写照。“口”像容器形,表示一个人的容量、气度。因此,以“吾”自称,表示自己是谦谦君子,能充分照顾对方的利益关切,能在自己和对方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故“吾”也是在表明一种不卑不亢的平等的态度。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同样作为第一人称的“我”和“予”了。“我”甲骨文像锯子一类的工具,或像被射走又射回的同一枝箭,总之是有来有回,此正所谓“来而不往非君子”是也(往往用于对对方毫不客气的回敬语中,表示自己乃以牙还牙不好惹的主儿);“予”篆文像两个织布梭子尖端交错之状,用以会梭子推来推去之意(往往用于自诩语中,表示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因此“吾”、“我”、“予”既是对具有胸怀雅量的谦谦君子的描述,也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强调和肯定。这是中华民族个人主体意识很早就觉醒的极好例证。
而第二人称中有“汝(女)”、“尔”“汝”上面说过了,是悲悲切切的小女儿情态。“尔”甲骨文像蚕吐丝结茧形,乃所谓“作茧自缚”是也。故“汝”与“尔”一个描述的是女人小心眼儿、多愁善感的特性,一个比喻的是极端自私和心胸的偏狭。以它们作为第二人称称呼对方,含有强烈的指责和蔑视意。这就如同我们责骂对方:“你都不如一好老娘们儿!”因此,它们与第一人称的“吾”、“我”、“予”相对,正合了孔子说的那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当然,如果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会用“子”、“君”、“阁下”等语。
具体到本篇,古往今来的译者皆以为“汝”是地理名,乃“汝水”之谓,我却以为不然。正如我在汉广一篇中解析的那样“汉”不是“汉水”“江”不是“长江”这里的“汝”当然也不会是“汝水”而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泛泛之称,即所谓“相思河”也!乃是女子藉以向自己的爱人倾诉自己隔岸望夫、垂泪成河的相思之苦而精心选用的字眼。由此也可以看出,本篇与上一篇汉广在内容上的衔接与呼应。
4。坟:本义为“高大的土堆”引申作“堤岸”也。那直接说“岸”就可以了,为何要用“坟”字呢?“岸”本义为“水边高地、水边陆地”一般理解为与水相接处的陆地。“坟”则是高大的土堆,或者是土山,矗于近岸之处,便于登高望远也。故“坟”不是简单的堤岸,而是岸边的土山。登此土山,故用“遵”(遵彼汝坟)也。因为如前所析“尊”的金文含升登符“阜”也。因此“坟”即类似于所谓的“望夫石”、“望夫台”是也。
5。汝坟:即“相思河畔”也。准确地说是“相思河畔的望夫山”那么,这两个字是否会让我们望文生义,联想到“你的坟墓”这样不吉利的字眼呢?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并且,鉴于本篇描述的是生离死别的场景,我们并不能排除作者有隐约地预告男主人公最后战死沙场这个结局的用意。
但也许还不止于此。如果我们联系到后面极具暴力的“伐”、“枚”、“肄”我们是否还能体会到女主人公在倾诉衷肠的同时还隐含着嗔怪、责骂和咒怨呢?或者反过来,是嗔怪语中含有倾诉衷肠意呢?意谓:叫你回来你不回来(见上一篇汉广),你说你该不该打、该不该罚?就像女孩子对久别重逢、姗姗来迟的男友又掐又拧,嘴里还叨咕着:“你死哪儿去了!想死我了!我警告你,下回再不许这样!”所谓“打是亲,骂是爱”对爱人的咒怨不也是一种撒娇的方式吗?然而,用颇不吉利的“汝坟”二字,是否也是不幸一语成籖呢?
6。伐:砍,损坏。在此为攀折意。是久久等不来爱人时的一种泄愤之举,类同于她在芣苢一篇中对芣苢的做法。它出自女人之口,也是在向自己的爱人表达愤恨、警告与挞伐之意。这也符合女子在前面兔罝、芣苢、汉广中所彰显的倔强与强悍的性格。
7。条:树木的细小枝条。
8。枚:金文从木,从手持戈。篆文改为从攴。表示被修饬整齐的树的枝干,可为杖,用以击打。
因为“枚”可为杖,故“枚”实际是指干树枝。这也暗示了“伐其条枚”的时间乃是秋冬季。另外,因为“杖”有杖责之意,故“枚”亦含有警告和责罚意。
注意“条枚”与“条肄”这两组词语。说明这是干树杈上的枝条或者是湿树杈上的枝条。“条”与“枚”与“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时“枚”与“肄”又对“条”形成了修饰与限定。
9。惄:读“匿”从叔从心。“叔”乃以手攫取地下球茎意。说文:“叔,拾也。”其实“叔”是强调很多球茎连接在一起,用手一拽就是一嘟噜(赵本山谓之扯蛋)。是谓同根相生,同气连枝。花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丈夫的弟弟”、“父亲的弟弟”或“与父亲同辈而年龄较小的男子”都称呼为“叔”因此,凡以“叔”为义符的字皆隐含“串结”、“小而圆”之意。例如:“淑”分析见关雎,描绘的是人滴泪滴血状;“菽”乃豆类通称也;“椒”本义是指花椒也,中国是花椒的原产地,至于辣椒,那是后来才从南美引进的;“寂”异体字从口从叔,表示屋小人孤,鲜有喧语,引申为寂静无声之意;“督”所谓小眼聚光,也或者是从缝隙、小孔处窥视,故督有监督意等等。
“惄”有释作“饥”的,有释作“忧”的。其实都不确。“惄”实际就是产生联想了,多心了,因此胡思乱想,因此内心不舒展,不敞亮,不痛快,疙里疙瘩的。即所谓的钻牛角尖儿了,小心眼儿,想不开。故“惄”是紧张、焦虑、郁闷、怅惘、悲伤、恐惧、纠结、愤怒、绝望等不良情绪的总称。故“忧思貌”只是“惄”的引申义之一。具体到本篇,鉴于女子的话说得凶巴巴的,又是“汝坟”又是“伐”、“枚”、“肄”什么的,所以“惄”取“不平、愤懑”意。
“惄”还见于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我心中充满忧伤,痛苦不安如万杵齐捣)
10。调:从言从周。“言“代表话语。“周”甲骨文像平等划分区域,平等分配资源,细密周到无所遗漏意。金文以之为基础,另加义符口。说文:“周,密也。从用、口。”
“用”甲骨文像骨版上的卜兆,表示可据之行事。老子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此所谓的“用”应该是将看似一无是处、微不足道的龟壳、骨版制成卜版,从而变废为宝、点石成金,使之具有了更大的、不同寻常的功能——这大概才是“用”的真实含义。换言之,从龟壳到卜版华丽转身的过程,就是“用”
如前所述“口”像容器形,表示一个人的容量、气度。因此“周”不管是依甲骨文、金文,还是说文,其实都是在表示“周全无遗”、“平等无差”的含义。无论美丑善恶、贤愚不肖,大家都汇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在同一口锅里吃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通过集体的事业放大并彰显出来,这就是“周”故“周”代表的是同舟共济、混同一宇的集体主义观念。故“周”有“细密、完备”、“致密、紧密”、“牢固、使牢固”、“亲近、亲厚”、“保全”、“接济、救济”、“普遍、全面”等含义。故中国古代有周王朝。以“周”为国名,正是在阐明其大一统且兼具包容性的立国理念也。故凡从“周”取义的字皆与周全、混合等义有关。
故“调”乃是表示各种意见,各种见解达于和谐之意也。应读作tiao。说文:“调,和也。”可是,如果没有鲜明的立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里的“调”就不是“调和”而是“挑拨”了。对着异性唠些让人耳热心跳的痒痒嗑儿,使劲儿往男欢女爱的方向上凑,这样的“调”就是“戏弄、挑逗”
具体到本篇“调”应读tiao呢,还是应读diao?抑或如一般释者所言:“调,通朝,早晨”?
广雅。释言:“调,啁也。”这是另一种解释。但以言相戏为调(tiao)。而“啁”亦可读tiao,乃戏谑意。故所谓“调,啁也”中的“啁”并不像我们想当然的读zhao或zhou“啁”应该反过来是“调”的通假才是。
而“调”通“朝”意为早晨,大概也是腐儒们牵强附会语。
我以为“调”就应该读“条”乃“调和、消除(纠纷)”或“调剂”意。隐含着杂、乱而达于和谐意。故所谓“调饥”就是胡乱充饥之意。不管味道如何,也不管爱不爱吃,只要能解饿就行。是谓“点心”饿的时候吃点儿“点心”缓解一下,是谓“调饥”具体到“惄如调饥”则是说“愤怒的情绪就好像能用来充饥的点心”实际就是形容她气得吃不下饭、品不出味道,不等吃饭就饱了。“惄”取“愤懑”之意。但我们知道,虽然女子话说的凶巴巴的,其实却蕴含着无尽的柔情蜜意。所以“惄”也可以理解作“忧思貌”因此,虽然听着像是说“气得她吃不下饭”细品其实是在说“愁得她吃不下饭”此即语带双关。宋代词人柳永在其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对这种痴情有形象的描述:“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阕抒发情感,写作者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索性任自己的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的情人甘愿消瘦憔悴的感慨。所以“惄如调饥”蕴含的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
诗经。召南。草虫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小雅。节南山曰:“忧心如惔,不敢戏谈。”皆是此意。“忡忡”乃忐忑不安意。“惔”乃火烧火燎意。只是“忧心忡忡”突出了内心的不安“忧心如惔”突出了内心的焦虑“惄如调饥”则是在强调内心的忧郁与愤懑。
11。肄:乃树木砍伐后再生的嫩条。它与上一句的“枚”相对,说明“伐其条肄”的时间是冬去春来,又一年过去了。
其甲骨文从又(手)持一兽形,会宰牲加以整治之意。有“修治、整治”之意。故“肄”与“枚”与“伐”都暗含着女主人公对爱人的嗔怪和斥责。意谓:你欠收拾了!
12。不我遐弃:说文:“遐,远也。”这是女主人公终于等到爱人时的娇痴嗔责命令语。意谓:可把你盼来了,以后可不许你再离我半步!
13。鲂鱼赪尾:“鲂”读“房”;“赪”读“称”
“鲂鱼”即鳊鱼,学名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赪尾”即红尾。
“鲂鱼赪尾”这是比喻,让人联想到“红烧鲤鱼”这道菜。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意。乃“火烧屁股”情势危急,备受煎熬之意。
14。王室如燬:牟庭云:“如燬,言如火所毁,辽落无余,甚衰之象也。”“王室如燬”形容战火已经蔓延,王室正在经历一场生死浩劫。
15。父母孔迩:。“孔”孔与乳同源。甲骨文是一人抱子哺乳形。金文像子吮吸奶头形。孩子能吃奶,这也说明奶头有孔。将“全身的营养液”(乳汁)通过乳头这一唯一途径集中供给给孩子,犹竭尽全力、全心全意、诚心诚意的vip服务,这就是“孔”
所以“孔”有“通达”意,如绿色通道(快速通道),无旁门分支。犹如直达特快列车。
所以“孔”有“关切、专注”意。犹吃奶的孩子会眼望着母亲,母亲的怀抱就是他全部世界;犹母亲哺乳时会紧盯着自己的孩子,仿佛怀中的婴儿就是她全部的希望。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郑玄笺:“孔,甚;昭,明也。”德音就是道德品行;孔昭是十分彰显。释“孔”为“很、甚、十分”乃引申义也,过于空泛。“孔”实际是“乳头”含“突出、鲜明”意。“孔昭”就好像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像母亲的乳头之于婴儿,特别的吸引(注意此“吸”字,乃吸奶的吸)人,为万民所注目、景仰。
所以“孔”有“慈悲、慈爱”意,能让人感到由衷的关怀和如沐春风般的舒适,犹如慈悲为怀的观音大士,犹如母亲对婴儿的俯视与关爱。汉书。礼乐志曰:“令问在旧,孔容翼翼。”(久有善名,其容甚敬)。一般释此“孔”为“美好”但我以为“孔容”乃“亲和貌”是一副目光、神情专注于你的姿态,是在表达对人的充分尊重。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领导握着群众的手嘘寒问暖,他们表现出来的神态大概就是“孔容”吧!(所谓的“亲和力”是也)。故老子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故而“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母亲会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以此为武,能不有力乎?
“迩”近也。
“孔迩”就是近在眼前。“孔”释作“关切、关注”可以理解作“眼睛”当然,这是字面含义。因为“孔”有“乳养”意,所以这里隐含的意思是女人质问男子在父母和王公贵族之间到底他认为孰远孰近,孰轻孰重。“父母孔迩”的意思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亲更近,更需要报答。老子曰:“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在孩子的眼中,什么能比得上母亲的乳汁更让人向往、更教人留恋并难以忘怀呢?所以,一般译者皆释此作“很、甚”未免失于空泛。
总结:
在上一篇汉广中,小两口一个说啥也不愿去,一个说啥也不肯回,从秋到春,很是打了一番嘴仗。本篇顺承上篇而来,是说男子终于在某天探亲回家了。男子终于向自己的爱妻缴械投降了吗?我只能说本篇在周南诸篇中是最为悲怆、绝望的一篇。
头两段是女子见到爱人后的深情表白语。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激动。她佯装发怒地捶打着男人宽阔的胸膛,呵斥道:“你这个死人(“汝坟”二字即暗含咒怨也),终于肯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以来,你可差点儿没把我给气死,弄得我整天气鼓鼓的吃不下饭,恨不得见了面儿就暴揍你一顿(“伐”、“枚”、“肄”是也)。从今往后,我可警告你呵,再也不许离开我,听着了没!”作为一个颇具个性的强悍的女子,以这样的口吻对自己的爱人说话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这貌似凶狠的口吻中却蕴藏着无尽的柔情蜜意:“亲爱的,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每天一有空就到河边眺望去,总幻想着你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有个词语叫什么来着?对,是望眼欲穿。我这份心情真可以用它来形容呢!只可惜呀,每回,我都是失望而归。亲爱的,今天你终于回到了我的身边,我要求你,命令你,从今往后再也再也不要离开我,好吗?”
第三段的头一句话是男子的回答语。他可没有女子那样的兴奋。忠君爱国的情怀令他忧心忡忡。这次赶回家,其实是临出征前对父母、对爱人的最后一次道别。面对笑靥如花的爱人的恳请,他不知道要怎样回答才好。第一次,对于爱人的深情告白他没有做出回应,只是艰难地告诉了她一个残酷的现实:鲂鱼赪尾,王室如燬。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作为王公贵胄的心腹重臣,在这种危急时刻怎能一走了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为以前没有听从妻子及早隐退的建议而后悔,但此时此刻,他沉痛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慷慨赴死的决心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段的第二句话是女子的话。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居然是这样的结果。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爱人的心意她如何能够不明白。然而她不愿,也不甘心,尽管知道是徒劳的,她也要做最后的努力。她说:“虽则如燬,父母孔迩!”——爱人啊,你可要想清楚,王公贵族和年迈体衰的父母,哪个更亲更近,哪个更值得你去付出?——这让我想起一个女人爱提的脑残的问题:“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水里,你先救谁?”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在丈夫的心目中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呢?可是为了挽留自己的丈夫,作妻子的也不由绝望地祭出自己的公婆:你就算不为我着想,难道也不为自己年迈的父母着想吗?一个王公贵族,还能比自己的亲爹亲妈更重要吗?就算王室倾覆又如何?它跟咱又有啥关系?只要咱们的小家还在,能在二老面前尽孝,不也是很幸福的事吗?
最后的结局我想是不言而喻的,男子肯定是毅然决然地出征去了,甚至十之八九就此战死沙场了,然而女子最后的劝阻语却成了经典回响。虽然在男子看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必要时顾大家舍小家,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应在所不惜。可对于男子的这种想法,女人却有清醒的认识。她一针见血地指出:王公贵族哪里能跟自己的亲人相比?为腐朽堕落的他们卖命,不值!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当一个王朝兴起时,老百姓会踊跃参军,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世界;而当大厦将倾,王朝败亡时,民众会想方设法逃避兵役,就算被抓了壮丁也是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其思想根源盖在于此!
解析本篇时我很纠结,想要向大家准确地描述女人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感确乎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许作者比我们更纠结。如何把女人见到爱人时激动、兴奋的心情表现出来,如何形象地描绘出女人在倾诉衷肠时的委屈、幽怨以及种种相思之苦,如何淋漓尽致地展现女人倔强、反叛的“野蛮女友”的性格,这都需要在很短的篇幅内予以解决。而为了能够于方寸之间闪展腾挪,于是我们看到作者在遣词用句中很好地使用了容易产生歧义的充满想象空间的极富弹性的模糊字眼(比如“汝坟”)。这样,我们在阅读时既仿佛听到了女主人公面对爱人时充满细腻感伤的呢喃细语,又仿佛听到了一个女汉子为了掩饰自己的委屈与苦闷、欢乐与激动而对爱人刻意发出的呵责与怒吼,从而使本篇带给我们一种混乱与错觉并存的奇异感受。
译文
“沿着相思河畔,折断无数秋枝。未见君子之时,整日茶饭不思。
转眼春满山头,指剪杨柳依依。恍若从天而降,你我再不分离!”
“鲂鱼尾巴烧红,王室危在旦夕。”“就算危在旦夕,父母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