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杜君鹏文集最新章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儿不假。虽说小时候,我家在村子里算不了上等生活水平,至少不缺吃不缺穿的。但我十来岁,就目睹了生活的艰难——我们一起放牛的小伙伴,有的一天只吃两顿饭,还是包谷糁儿“糊涂”(稠糊糊),连馍馍也没得吃。在山上放牛的时候,我就学着大人们拾柴的样儿,拣点儿干柴背回家,让爹妈当柴烧。
“靠山吃山。”我家在离山不到三四里的小街上,每年放暑假,不用母亲央(安排),我都会乖乖地上山去放牛。趁牛吃草的当儿,捡些干树枝什么的,用央人现搓的草绳儿捆了,用一根大一点儿的树棍儿扎着,扛在肩上,背回家去。
记得第一次背柴回家,母亲很吃惊、很心疼地迎上来,一把接过去,哟,娃儿啦,咋弄的,谁让你背的。虽说“远路没轻重。”——说实话,也就十来斤东西,压不住我的。我边擦汗水边自豪地说,没人央我。我自己想背的。好给恁当柴烧。
看俺娃儿懂事儿了!知道替妈拾柴火了。母亲把柴放地上,马上过来解开我衬衫的扣子,娃儿,来,让妈看看,磨坏了小肩膀没?
看见我肩膀头儿磨红了,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一个劲儿揉我的肩膀头儿:看这娃儿,看这娃儿!肩膀都磨红了。再道儿(以后)可别背了。你还小,压坏了咋办?!
放心吧,妈。我替母亲擦去眼泪,没事儿。不沉,俺背得动。再说了,就是真背不动,有人帮俺呢!一块儿放牛的恁多。
当时我们没住山,跑趟儿趟儿,一天一个来回。我每天都拣一“圪钮儿”(很小的一捆儿),屁颠儿屁颠儿地背回家。
母亲见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不再强劝我不背。只是早早地到离我家三四里远的地方去接我。
母亲远远地笑盈盈地迎上来,把柴从我身上接过去,随手递过来一块馍什么的。看我兴高采烈的样儿,母亲老是欣慰地走着、笑着、说着。同村的许多老少爷儿们看见母亲,都要夸夸:二嫂,好福气。有个真懂事的娃儿!
母亲就摸着我的头,一脸欣慰:这娃儿小是小,就是怪懂事儿的!
我羞红了脸,低着头,赶着牛,只管自己独个急匆匆地往家走。背后乡亲们善意的哄笑便影子似的跟上来。记忆里,我小时候是最怕人的,更怕别人编排我。
渐渐大了,就不让母亲来接我:妈,俺能背得动。再说,您也忙了一天,挺累的。
母亲又来接我,我便不把柴火给母亲,只顾背着往前走。母亲硬要,我也不给。
母亲就搓着已不再圆润的手,解嘲地说:看这娃儿,看这娃儿!
老少爷们就劝母亲:别生气,多懂事儿的娃儿!他不让你背,你不来接就是。反正也累不着他。
几次以后,母亲就不接我了。每天,只是站在门口远远地儿看着。
我刚把柴火丢地上,母亲就递了毛巾过来:看娃儿热哩,快擦擦脸。
十几岁,暑假住山放牛了。再背柴回家,我就囔咭(请求)着父亲给我刮条扁担:好挑柴火。背着干累,也背不多。
父亲禁不住我七囔八咭地,就把我家的钩担(挑水用具)给改了,怕我生气,拿着扁担看大戏一样看了又看:娃儿,别嫌小,小扁担挑柴火也能挑多,使着美哩很。
我知道是母亲心疼我,不让父亲给我刮大扁担。就这我已经很高兴、很满足了——毕竟,我也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扁担。再也不用背柴火了,再说,挑总比背的多。
再拣柴火,攒够挑时,我就央人给扎挑子,然后挑回家。虽说苦点儿、累点儿,但想着能为父母分担一些了,心里还是感到很高兴和欣慰的。有时候挑的柴火太重,压得要命:简直喘不过气来,腰更是直不起来,双腿灌铅一样,肩膀头儿都被扁担磨破了,鲜血直流。火烧火燎的,分不清哪是血水,哪是汗水。但我紧咬牙关,坚持着把柴火担回家。
1992年阴历腊月二十五,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母亲辛辛苦苦撑起来的布店被盗,一夜之间价值万把块钱的布匹不翼而飞。母亲由此“结愈”(因发生重大事情而茶饭不思)生病——可怜了我极要强的母亲,竟然精神失常了——十多年了,至今母亲还时好时歹。这是唯一让我揪心的事儿。
身为长子的我,一放假,就住在山上放牛,拾点儿柴火,借以维持我一度岌岌可危的家。我没命地拾柴、拾柴,大捆小捆地往家挑。等开学后,好让既要侍弄母亲,又要下地干活的父亲,烧火做饭时,没有忧虑。虽然,我的努力不能为父亲分担多少,但也足以让父亲感到不会太绝望:毕竟还有这么替他和这个家操心的儿子。
1994年我考上师范,当把通知书递给母亲时,我分明看见母亲浑浊的眼眸里流出的激动的泪水——虽然在现在这不算什么,但当时对土里刨食的穷家、对母亲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儿子终于出息了。至少不用像父母一样恁辛苦了。
到师范报到时,因为暑假担柴,我肩膀上的血痂还没好。
1995年暑假,为了不让父母作难,我走上了打工之路:在九朝故都洛阳的建筑工地上,我以我的鲜血和汗水,辛辛苦苦地挣着自己的生活费。因为我知道:我的穷家已拿不出钱来供应我。我更不忍心问含辛茹苦的父母张嘴要。人都有一双手,为什么不能养活自己呢?!
从那一年起,我就以自己的辛劳,艰辛地养活着自己: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虽然是那样的艰难,饥一顿饱一顿的。甚至有时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儿。我都像挑柴一样,紧咬牙关。平时还省吃简用,只为买一本儿自己喜欢的书。我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我为啥不能把毫无生命的方块字,变成灵动的文章呢?我读了再读,写了再写。辛劳如在山上放牛拾柴的时节。
“苦心人,天不负。”在那一年,在省级杂志上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也在那一年,我自己打工、写作挣钱,自己养活自己。
也是从那一年,我没再上山放过牛、拾过柴——因为我上学时,我家唯一的牛卖的钱交学费了。我们家至今再买不起牛。
直到现在,我仍十分怀念、感谢那段拾柴、担柴的岁月。艰劳,无形中让我形成了坚毅的性格。无论在多艰难的时候,我都紧咬牙关,无畏无惧,拼命冲在同龄人的最前端,冲向生命的最顶峰。
唯一遗憾的是,担了好几年的柴火挑子,至今仍不会扎挑子。
看来只能是终生遗憾了——因为近几年,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多都到外边去淘金,很少再有人上山放牛、打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