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校

包兴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包兴桐文集最新章节!

      1/我走了

    最后,偌大的一个学校只剩下我一个人——它是那么大,从周围的山上往下看,在阳光下,它摆满整个山岙。我想,如果我能够活得再长一点,比如十年二十年的,我一定可以看到它慢慢坍塌成一堵堵的墙,就像我们看到的一段未经修葺的秦长城,或者像荒草残阳里圆明园的西洋楼遗址。

    可是,我知道,我等不到那一天,我只能在想象里温习着它像疱丁手下的牛一样轰然倒下的景象,我已经足够老了,老的已经透支了一些明天。所以,我知道一些——我的明天。

    我从一个教室走向另一个教室,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但是,偌大的一个校园,除了我的脚步声,再没有其它的声音。我的脚步声是那么大,它从木质地板上“咚——咚——”地抬起头,沿着悠长的走廊传递开去,抒情、忧伤、空洞,但又从容不迫。我不知道它是否沿着学校门口那条路,沿着两山所夹峙的那片蔚蓝,蜿蜒而坚强地传到镇上,传到我的学生和孩子们身边——就像路边那条叮咚的小溪。

    我还是先说说明天。

    我在木质地板上走着,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就像走在一面大豉上,发出“咚——咚——”的响声,抒情、忧伤、空洞,但又从容不迫。

    镇上的人这几天好像突然多了起来,像过年那阵,小街上总看到人来人往,只是少了过年时的那份悠闲——人们有点行色匆匆。

    “我耳鸣的厉害,好像耳朵里进了水,嗡嗡地响。”

    “是不是像有人在耳朵里拿着一面鼓在敲,使劲地敲,咚——咚——”

    大家这样互相说着。诊所里坐满了人,赤脚医生又高兴又不安:他自己的耳朵也嗡嗡地响。他可以随便给大家拿点什么药,但他不知道该给自己来点什么药,他其实并不相信药。

    我穿过长长的走廊,走进最东边的房间,当我在椅子上坐下,我听见“咚——咚——”的回声还在身后传送着,抒情、忧伤、空洞,但又从容不迫。

    赤脚医生把他培训时的老师、医学院的余教授请来了。余副教授看了以后对他说:

    “是神经官能性耳鸣,奇怪,这是城市病啊,怎么——”

    “你说什么?”赤脚医生不好意思地说,他的耳朵还是嗡嗡地响,像有人在里面一个劲地敲边鼓“——我没听清。”

    “没事,叫他们到附近清静的地方去走走,坐坐。”余教授大声说。

    我在房间里踱着步,现在,我可以整夜整夜地走着,一点睡意都没有。我知道,我已经足够老了。脚下的木板有的开裂,有的朽了,有的压着重物,走上去,发出不同音质的声响,像走在不同的音阶上“咚——咚——”但还是那么抒情、忧伤、空洞,还是那么从容不迫。

    “悲欣交集”我突然想到弘一大师临终前写下的这四个字,我用颜体把它写在宣纸上,挂在墙上。我坐回藤椅,望着它们。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时刻,再没有比这四个字更入心了——悲欣交集。它们像一个老朋友的到来,让我自自然然地放下眼前的一切;它们像一本好书,我看看、想想,我知道它被好多好多人读过,但我又觉得它是为我一个人写的。

    天快亮的时候,我睡着了,在我的记忆里,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入睡:它把我抬了起来,放在一朵白云上,我一口气还没有上来,就进入了梦乡。我只记得,在临睡前,在迷朦的晨光中,校门口的路上有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由远而近——我好久没听过脚步声了,我当时好像这么想。

    第二天一早——余教授走的第二天,镇上的人成群结队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路边的小溪里,正有清凌凌的水汽冒起。初秋薄薄的阳光在大家背后的某一个地方远远地照着,在每一个人面前拉出长长的黑影子,像是一些往事调皮地跑在人们前头。走在路上,大家想起来,这条路以前曾经是多么热闹。现在,它寂寞了不知有多久了,路上到处是雨水冲刷过的坑坑槽槽,路两边的草疯长着,好像它们是急着想把手握在一起的两拨野孩子。

    “记得以前总是背着书包在这条路上跑,一群人又喊又叫,书包在屁股后面拍得哔哔啪啪地响。那时候,这条路上一天到晚可真热闹。”有人想起那时候上学时的情景,忍不住说。

    “最有意思的是学校操场上放电影,围墙上,树上,都坐着人。还有些人专门喜欢坐在影幕后面看‘反动’电影。电影散场了,路上到处都是手电打出的光柱,像长了眼睛似的,专门往姑娘们的屁股、脸上咬。有些小孩子在树杈上睡着了,就一直睡到天亮。”有人说,他记得自己有一次就这么躺在树杈上睡着了,睡了一身露水。

    “那时候学校里还唱戏。戏台下全是人,这条路上也都是人。说是看戏,其实还不如说是看人,是人挤人,女孩子们不时发出此起彼伏的叫声,大家一听就知道,又有哪位好看又受用的女孩子被人摸了一把了。那些卖东西的,小摊一路摆出去老远,远远看去,就像是有人在那摆了个龙门阵。唉,那会春节才像过春节。”有人说着,不由得回味起姑娘们的屁股是那么的光滑、温热,那一声惊叫又让这种光滑、温热突然绽放了开来。

    大家走着,感叹着,彼此身前的影子互相交织着、碰撞着,大家不由得想起许许多多从镇里到学校的这条路上的往事。

    “看来,还是有一个学校在这里热闹些,现在,这条路上都没人了。你看那些草——”

    “唉,我都不知有多少年没看过电影,没看过戏了,也好久没听过孩子们读书声了。那种读书声,在山上都听得到——”

    “听说学校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都让老鼠、松鼠和麻雀住了。有人说还住了——鬼,一到晚上,再也没人敢来这儿了。想想以前,深更半夜都有人走在路上,还唱歌——”

    “我听说李老师——就是那个李慕然,教过你吧?——他还住在这。我听说是这样的。”

    “就他一个人?这么大的一个破学校?”

    “就他一个人了。他的老伴刚走,他们俩一直就住在这学校里。”

    大家慢慢地走进学校,让人感觉他们好像一大早起来就是专程来学校的。他们的影子在教室前的台阶上折了折,好像是一滩黑墨水从教室里漫了出来。一只松鼠很快地从他们脚边跑过,倏地窜到操场上的一棵大桉树上;好多麻雀从各个角落里飞了出来,停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败得真快啊。”大家看到操场上是一丛一丛的草,像一个瘌痢头,屋顶的瓦片上也有一些枯草当风抖着。

    “一个地方要是没了人气,草也就长得特别快。这世上,什么东西都怕人——就是鬼也怕人。”

    大家四散开去,像是一群来参观某个历史遗址的游客。

    “快来啊。”突然,有人咚咚地跑过走廊,站在廊杆上对大家喊道“那个老师——李慕然李老师,他走了。”

    “啊?”

    大家咚咚跑上楼梯,穿过走廊,咚咚,咚咚,此起彼伏地响着,像是有千军万马,好像整个房子都要摇晃了起来。大家走在明暗变化的走廊里,又像是走在一段长长的历史里。大家走进最东边那个房间,大家看到李老师坐在藤椅上,从窗口射进来的阳光照了他一个侧身,照得他轮廓分明。大家沿着他脸朝的方向,看到墙上挂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

    悲欣交集。

    “刚走。”有内行人看了看搁在书桌上一张旧报纸上的毛笔说“墨水还没干透。”

    “好像他是让我们来报信似的。”有人惊奇地伸了伸舌头“我们大家早不来晚不来,单拣今天来——而且一大早就赶来了。”

    “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早上一起来,我就想着来学校。没想到——”有人说“我的耳鸣好了,真的,不知什么时候它就好了——”

    “我的也好了。”“我也好了,真怪了。”不断地有人发出惊叫。

    大家好像突然想起自己有过耳鸣似的,大家惊奇地面面相觑。

    “这个李老师,不是我们普通人。”有人想到解释“你看他走的那么安详,好像是睡着了似的。”

    “那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悲欣交集,”有人说“就是悲欣交集。”

    “还是把他的儿子叫来吧。”有人说,大家开始慢慢从一种神秘的气氛中走了出来。

    当李良好和他的一家人赶来的时候,大家正在说着有关李老师的种种往事。大家好像一下子想起来,李老师原来离大家是那样的近;只是,曾经不知哪一天起,大家把他忘了,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净。

    “我爸他走了有三天了,我妈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跟去了。”李良好说“日历停在三天前——”

    “不可能,你看毛笔,墨渍还没干呢。”大家说“我们一进来,就看到它搁在那张报纸上——我们谁也没动。”

    “不可能。”李良好带着重重的鼻音说,大家发现,丧父的悲痛这时候才慢慢袭上他的心头“不可能,我爸每天撕一张日历,雷打不动,他只要有一口气,他就不会忘了撕日历——这不可能。”

    “好像也是。”有知情人想了想,也觉得这事蹊跷“李老师他真是那么一个人——他好像就是喜欢撕日历。”

    大家看看,日历真的就停在三天前。大家第一次发现,原来日历上有那么多颜色,有红的,绿的,黑的,像是现在街上的贴着的一些广告。

    “李老师真是个怪人。”大家不由得说,顺便也告诉良好自己的耳鸣不知什么时候就好了——但一定是在今天早上。

    “真的,你们不说,我也忘了。我的耳鸣也好了,好像也是刚刚好的——你们刚才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还对我媳妇说,耳鸣的厉害,不知是谁这么想念我。”良好说,大家看到他居然露出点高兴的神情“可是,现在,全好了。”

    “全好了。”李良好闭着眼睛想了想,不由的又说。

    “全好了。”大家也都跟着说“是你爸。我们大家说,这是你爸,是他老人家治好我们。他成仙了。”

    良好拿了把小方凳在李老师面前坐下,然后拿着他的手,抬头端详着他。在晨光的照耀下,大家看到李老师黑白相间的头发原来已经是那么的稀疏,一面脸上褐色的老年斑是那么醒目,但老人是那么干净、清爽、安详,一看就是一个教书先生。

    良好端详着,好像正有好多的话通过他的紧握的手和目光,传到李老师的身上,大家看到,两行晶莹的泪水,正在他脸上缓缓而下,那么艰难,那么迟缓,仿佛那泪水充满苦涩和粘滞,像是一线血。

    “现在好了。我可以把他背回家了。”良好说,他俯身背起李老师“都是这学校。”走出房间的时候,他踢了一下门,又踢了一下。

    “我们把学校收拾一下,做个庙吧。”有人说“李老师他成仙了。”

    我知道,在我走后,我的故事、学校的故事也许又要开始了,学校又回到大家的生活里,学校到镇里的这条路又会慢慢地热闹起来——我不管它为什么而热闹,我现在只要听到它上面有咚咚的走路声,有说笑声,有追逐声。我知道,一条路,只有当它身上有脚步量过,它才是有生命的,它才是畅通的、延伸的——就像一张纸,它需要涂写;就像一把琴,它需要抚摸;就像一个房间,它需要有一个身影。

    2/我回来了

    “你看,他也回来了。”

    当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大家这么说;但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说。

    后来我才知道,她也刚刚回来。

    我的心格登了一下。

    后来,有一天我在学校楼梯转角处的平台上晾好了衣服,穿过花花绿绿的衣服、被单刚想回房间,却发现她正在一串衣服后面看着。

    “我真不知道你也回来了。”沉默了一会,我决定还是对她说。

    “什么意思?”

    “大家都说你前脚刚到,我后脚就跟回来了。”我说“是他们的意思,哼哼,不是我的意思。”

    “还是你自己的意思。干吗那么在乎别人怎么说——好像你从来就是这样。”

    “我从来就是这样吗?”

    “是不是怪委屈的?”

    “当然。”

    “当然,如果我跟着你后脚回来,你就不会委屈了,是吧?男人!遗憾的是,可惜很多事是说不清的——你越解释就越像那么回事。所以,还是别当它一回事。”

    我望着她。

    “其实,你应该这么想,我也不知道你要回来,你也不知道我要回来——事实也是这样,我们不知为什么就前后脚地回来了。”

    “其实我也正是这么想的。”

    “那还说什么说,你这个人,有点叫人捉摸不透,怎么说呢——算了。”

    说完,她就钻过一串串的衣服,就像掀起一道道的门帘,走向那花花绿绿的深处。我知道,那不远处就是这平台的边缘,那花花绿绿不会延伸得太远,但我总觉得她会就这么一直掀着门帘走下去,走向那花花绿绿的深处,好像是走向那花红柳绿的季节。

    傍晚,当我走到平台上收衣服的时候,平台上好像刚收割过的庄稼地,一片干干净净,只有我的几件衣服孤零零地在晚风中飘着,衣角折起处,是一抹血红的夕阳;第二天,当我拿着几只换洗的袜子走到平台上的时候,我走过所有的衣服,也没有见到她。但我知道,她就在这学校里,有时候,从西首楼上她的房间里会传来她喜欢的梁祝或二泉映月的乐声;有时候,在平台上可以看到她刚晾的滴水的衣服;有时候,在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听到她的轻骑嘟嘟地驶出校门;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女老师们正在说着的她的某件衣服或身段。我时时能感觉到她在学校住着,生活着,运动着,但是,我的确很少见到她。就像我们有时候突然有过的那种痒痒,我们感觉到它的痒痒,它好像是在肩膀上,但是,我们怎么也抓不到它,它好像仅仅是一种心痒,一种让人要发疯的心痒——如果它足够痒的话。当然,我知道她在什么地方,我知道在什么地方一定可以见到她,我只要走到楼上,走进西首最靠边的那个房间,一定可以看到她躺在沙发上看书或听音乐,茶几上的红苹果黄香蕉摆得像堆积木。你来了,她说,好像她知道我要来似的,所以她只要看着自己的脚尖就知道我来了——我想,她会这么说——如果我真的走进她的房间的话。

    “慕然,我们等吃你的酒,眼睛都酸痛了。”一天,我到办公室的时候,好多老师围着我说。

    “你们可别忙着做慕然的思想工作,慕然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是我们的顶梁柱,有他顶着,我们对家里就好交待了。”我们的校长思亮也在,他说“我妈问我怎么还没找到,我就说,慕然都不急,我急什么——一句话,哈哈。”

    我知道思亮是想帮我说话,但我的确也不急。

    “斓珊一个人整天呆在房间里,不知干些什么?你们年轻人都死光了,怎么没人找她玩玩?”有几个年纪大点的女老师说。

    思亮看着我一笑。我们老同学,不时地自有一份默契。

    “你们这些年轻人还不如我们那一代,专门去找些不三不四的女孩子,好点的女孩子摆在面前,就没人敢上了。”有些男老师也笑着说。

    “我承认,我不敢。”思亮笑着说。

    “你这校长算是白当了。”大家大笑。

    “慕然,你呢?”有人问我。

    “我?”我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我知道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但很不好说,所以最后只笑笑。

    “慕然,都几岁了,还不好意思。”那几个女老师说。

    “慕然,你回来不会真的是为教几节破书吧?”有几个男老师开玩笑地说,但我知道,玩笑里其实全是认真,或者说是一些真的怀疑。

    我就更加只好笑笑了,我不想说。我知道,有好多事,我们自己用一生的反嚼都弄不清楚,但别人却可以只用三言两语就把它解释了。

    “教书没什么不好啊,不管怎么说,这儿也算是老家啊。”思亮又出来为我找台阶下了,他从来是这样一个体谅朋友、为人温和的校长。

    但是,大家的话倒是不知不觉得又让我想起自己的这一次回来。有些事,我们决定了,我们去做了,但时不时的,我们会有假设——假设的时候,有一些辛酸和悲壮涌上心头。

    “你真的又要回来教书了?”思亮问我。我一回到学校,当天晚上他就到我房间喝开了。我们都不大爱喝酒,但都有点酒量,喝酒是为了说话。

    “是啊,不会没我的位置吧?给我教什么都行。”

    “你要回来,什么位置都给你留着——哈哈,我的位置也行。”思亮笑着说,我知道他是坦诚的,但似乎又是一个太大的玩笑。有人说我回来就是冲着校长这个位置来的。

    “我就是想教几节清心书,其它什么也不管。”我说着,递过杯子和他碰了碰“我想你会很容易理解我现在想法的——我一直把你当作可以理解我的人。但具体来说呢,一句话还真的说不清楚。这样说吧,我就是突然就想回老家教书了——觉得还是回家教书有意思,在外面折腾不知不觉就腻了,失去了方向。”

    “我只能支持你,但还是挺难理解的。”他笑着说“俗语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家都想着法子要从我们这个鬼地方调走,你却跑回来了——放着外面的机会不要。不过,这事放在你头上,也算是见怪不怪。当初把你分配到镇里上班,你却要求到学校来教书——真没有人会想得到。”

    “当然,你回来,我们大家都感到高兴——你不要有什么想法。”他又补充了一句。

    “没事。”我说,但感觉眼角还是有点涩涩的“我现在的心态是一张白纸,什么都能往上描——我知道,我这一回来,大家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我知道大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我想想也补充了一句。

    “说实在,我觉得我的这个讨饭差事还是你来干更适合一些。”他又笑着说。

    “看来,你还真的没理解我。”我说“那就像你说的,支持我,排几节课给我教教吧——我从来没这么想教书过。”

    “哈哈,像我刚毕业那阵——那时候就是想着走上讲台,拿着教鞭。”他开心地说“也好,有你在,我们教书就有劲了。想想以前,我们大家一起教书的时候,多有劲。”

    “给我排什么课?”

    “排什么课?你这中途回来,还真是件麻烦事。把谁的课撤了谁都会有意见——虽然你可能会比她上得好得多。”思亮不由自主地抿着酒“我看你还是充实到我们行政队伍里来吧,再兼一两节技能课。怎么样?”

    “我真的就想教几节的清心书。”我强调说。

    “那——我和他们几个商量商量。”他好像是怕我要笑话他的“商量商量”似的,赶紧说“咱们俩老同学,你的事还是尽量让他们拍板。”

    “也好,看来你是老母鸡变成了鸭——想事情越来越周到了。”我笑着说“我说过,我教什么都行。”

    后来,我教了初一一个班的语文,兼他们班的班主任。因为那是个差班,原来的语文老师乐得把课踢掉、把班主任踢掉。我们这个学校是镇中心校,因为是小镇,所以中小学连在一起。每一个级段都只有两个班,初三、小五往往只有一个班。

    “我不认识你们,一个也不认识。”第一节课,我走上讲台,对学生说——教室里很安静,看不出是个差班“我离开我们晚洋已经有六年了。在我的眼里,大家都一个样——没有谁更好,也没有谁不好。大家对我而言,都是一张白纸。从今天开始,大家想在自己的这张白纸上怎么描,我就怎么看——以前的都不重要。下面,大家给我介绍介绍我们班上的同学,因为今天是第一次,大家就拣这些同学的优点说给我听。”

    “张长弓大力士。”一个男生说。

    大家哄地一声笑了起来。

    “被介绍到的同学请站一下,让老师认识认识。”我说。

    一个浓眉大眼粗粗壮壮的男生从最后一排站了起来。

    “太好了。”我说“大家看李老师我瘦瘦小小的,好多事正需要他的帮助。长弓,会帮老师一把吗?”

    “会。”他笑笑,声音却出奇地轻。

    “我记住了,我们班有一个力大无比、乐于助人的张长弓同学——这名字也取得好。”我说“请坐。”

    慢慢地,我记住了班里的四大天王,记住了班里的作家——

    “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识我吗?”最后,当他们彼此都介绍完以后,我笑着问。

    “认识——”他们差不多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当然,里面也夹些喊不认识的声音。

    “这就奇怪了。”我笑了“你们怎么会认识我呢?你们一个一个慢慢说。”

    “你教过我姐姐,我听我姐说过你,我姐说你上课会讲故事。”

    “对,以前你到我邻居家访,我早就知道你,你教过阿青他们。”

    “我们听原来的老师说过你的。”

    “我爸爸认识你,他说他叫你写过对联,说你的毛笔字写得像书里印的一样。”

    “我们昨天就知道你要教我们班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一节课上下来,当我走出教室,我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就像一个浑身痒痒的人洗了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幸福到每一个毛孔里了,我记得已经有好久没有过这样的精神桑拿了。我感觉得到,身后叽叽喳喳响成一片,他们好像也刚刚洗了个热水澡——对他们而言,似乎还是过年洗了澡要穿上新衣的那种——他们有点夸张地大呼小叫着,我熟悉他们这种表达方式。我又一次意识到,自己原来真是适合教书的。我记得刚到中心校来上第一节课,爸爸就说我会是好老师——我叫他坐在下面听我上一节课。他说好老师有两种,一种是勤奋的那种,一种却是天生的是好老师那种。他说,他自己是介于二者之间。教书作为一门艺术,并不是单靠勤奋就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我想,我喜欢教书,还因为,骨子里我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虽然表面上不善于在大庭广众前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我正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我的看法。

    “慕然,学生和家长们对你反映可好了,今天又有一个家长来问我你会在这里教多久呢。”有一天,思亮在走廊上追上我。

    我理解大家的意思,我们这个地方,就是留不住人,老师也是跑马灯地换;再说,大家也都知道我是个喜欢到处走的人。

    “至少,我现在还没想走。我这次回来,是有点想在这里呆一辈子了——想想还是在老家教几届学生有意思。”

    “一辈子太长了,如果你能在这里教它几年,我们大家一起努努力,学校会有起色的。”思亮说“我觉得,学校现在又有点像我们刚来的那阵,又觉得有生气起来了。记得那会?”

    “记得。我们一班人,有点像青年突击队。”

    “对。”思亮兴奋地说道“那时候我们整天谈的就是学生的事,学校的事,什么想法都敢去试一试。”

    可是,我们大家都没想到的是,第二年,县教委就发来通知,说是要撤校并校,要求学校停止招生。

    “怎么学校说不办就不办了?”大家都去问思亮。

    “我们学校规模太小,现在要搞规模办学。”

    “那为什么我们并到新洋,而不是他们新洋并到我们这儿?要说,我们学校资格要老得多。”新洋是我们相邻的一个镇。

    “这是镇里和县里决定的,我就不大清楚了。”但是,不知不觉的,思亮透露了出来,原来镇里的领导觉得一个学校办在这里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就并到他们新洋算了。

    这样,我教的这一届学生就算是我们晚洋中心校最后一届学生了,我们大家称他们为“关门弟子”;老师们也开始分批地到新洋中学和小学去上班,学校开始慢慢地冷清下来。整个学校就像是夏天田里那些看瓜的栅子,瓜摘了,看瓜的人去了,栅子也就孤单单地任凭风吹雨打了。学校里常常出现死一样的静,几十个学生形单影只地在校园里出没着,就是那些平时可着喉咙说话的学生,也都沙哑着声音。这时候,从楼上斓珊房间里传来的音乐就灌满了整个校园,就像那从颓败的围墙上吹过来的风。

    “斓珊怎么还住在这?她不会要在这当狐仙吧。”有一天中午,当办公室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思亮抬头问我。其实,这办公室现在常常就我们两个人。思亮现在和我搭班,他教社会。我们现在称他为单杆司令,因为虽然从职位上来说,他还是校长,但现在全校也就五六个老师,校长也就徒有其名了。但思亮还是要求在这儿呆到最后。一直呆到学校关门,他说。

    “你怎么反问起我来了?你当校长的说什么也比我清楚啊。”

    “我知道的只是些表面现象——她对我说她喜欢学校,从小在这儿长大,舍不得离开了——就这些。”

    “这些还不够啊?”

    “当然不只这些。你想一个女孩子,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镇上有房子不住,偏一个人跑到这破地方破学校来住,你说这不奇怪吗?”

    “你没收她房租吧?”

    “你别打岔。早就不收她的了,现在房间空得很,再说,他妈妈毕竟是我们这的老教师。其实,以前收也是象征性的收,一个月五十元,还是她自己硬要交的,说是怕人说闲话。”思亮突然笑了“对了,大家都说她和你有故事,我怎么看不出来?现在学校是兵荒马乱了,你们却还是各自为政——复杂。”

    “我们有什么故事?有,也不会是你们想的那些故事,我们只不过一起在这学校长大罢了。我们的大人都在这学校教书,大家都住在学校里,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思亮看着我“如此而已?你们俩怎么越看越像是从宋明理学里走出来的夫子啊?照理说,你们两个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啊——复杂。”

    “蛇,李老师,又有一条草花蛇。”突然有两三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门口叫道。

    我们走出办公室,站在走廊上,看到操场上围了一堆学生。

    “小心。”我和思亮都不由得同时叫道。

    “蛇。”大家散开了一个圈,张长弓用一根木棍从草丛里挑起一条足有一米多长的蛇。学校的操场人走的少了,草一下子就旺了起来,好像要和学生们争夺地盘似的;草丛里,也就不时有蛇出没,草高的地方,就更加无人涉足了。有时候,蛇还常常爬进楼下一些房间。

    放学的时候,我和思亮在楼梯的拐角处碰见斓珊,她正提着一桶满满的水上楼。

    “听说学生又打了条蛇。怎么这么多蛇啊?”她放下水桶。

    “是啊,现在学校都快成了养蛇场了。”思亮说。

    “学生说楼下的房间都进了蛇?”

    “是啊,有一天,我和学生从你楼下的走廊里走过,听到里面一片哔哩啪啦的声音,我们以为有人在里面,看看门是锁着的;我们一敲门,里面的声音就更响了,还不断有瓶子摔倒的声音。后来,我们拿来钥匙打开门一看,吓坏了,一条乌山梢正伸着血红的蛇信子看着我们。大家吓得赶紧关了门就跑。”说着,思亮做出害怕得不得了的样子。

    “思亮,你别吓人。”斓珊不由得紧张起来“蛇会不会爬到楼上啊?”

    “我不知道,反正蛇可以上树,我们小时候掏鸟窝的时候,常常会掏出蛇来。”思亮强忍着笑说“它习惯不习惯爬这样的水泥楼梯我就不知道了。”

    思亮说完,向我伸伸舌头。

    “思亮,你又在吓人了。说真的,蛇不会上楼吧?”

    “开玩笑,没事的,蛇怎么会上楼呢,你说呢,慕然?”思亮示意我说话。

    “当然。”我说。

    “对了,你们晚上在哪吃饭?别上饭店了,难走的很,到我那将就吃点吧,人多了,吃饭香。”现在学校食堂不开火了,我们只好骑车到镇上的小饭店里吃。

    “也好。”思亮帮我答应了“慕然,你提水。”

    说着,他和斓珊就在前面走,斓珊也不说什么。我提着水桶跟在他们后面。

    后来,我们就在斓珊那儿搭饭,想想学期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撑开肚子吃也没多少日子了。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我们常常吃得满头大汗。好在学校前面是些田,一览无余的,开了窗,风就破窗而入。从窗里望出去,田里也是绿得发黑的一片,四周的山,好像突然胖了一圈似的——眼看着夏天就到了。暑假一到,学校就要永远地关上门了。

    关门的那一天说到就到了。

    “最后的午餐。”吃中饭的时候思亮说。

    “最后的晚餐。”吃晚饭的时候,他又说。

    我和斓珊都只是笑笑,没接话。

    “不说点什么?你们?”思亮看着我们。

    “明天就关门大吉了,这个学校,就永远成了过去了。”思亮不由得又顾自说了起来。

    我看到斓珊的脸颊微微一动,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我这个电灯泡当的不好。”思亮突然笑着对我们说。

    我们不好意思的面面相觑,斓珊的脸倏地红了一下。

    “什么当得好不好的,你是来吃饭的,又不是来当什么电灯泡。”斓珊很快地说。

    “我们都是饭桶之意不在饭,是吧,慕然?”思亮笑着说“我想成慕然之美,可是,我却发现这小子原来是朽木不可雕也。”

    我笑笑,没有承认也没表示否认;斓珊嘴唇动了一下,好像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变成了无言的一笑。

    大家都沉默着,吸吸地吃着饭。

    “校长——”斓珊抬头叫道,随即她自己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用筷子漫不经心地点着菜“还是叫你名字好。思亮,这以后我还能不能住在这?”

    “你还要住这?一个人?”思亮笑了“和蛇住在一起啊。我正想问你什么时候搬家呢,我去叫几个人。”

    “住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只要你校长同意,我要住一辈子。学校门一关,一个人就一个人。”

    说完,她刮了我一眼。

    “说实在的,我真不明白你。”思亮笑着看看她,又转向我“看看慕然的理解力是不是比我强些,我算是弄不明白你。镇上有那么好的房子,你偏要搬到这里来住——你妈见了我们就托我们叫你搬回家去住,说你哥他也不整天喝酒、搓麻将了;现在学校要关门大吉了,学校都要交给草去住了,你还说要这儿住。真是弄不明白。”

    “不明白的事多着呢,是吧?”她笑着说,夹着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

    “是啊,大家都说弄不明白你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说回来就回来了。不出去了?”

    “钱赚够了啊。”她呵呵大笑起来。

    “赚够了,有多少私房钱啊?”思亮顺口问道“不好意思,你可以不用回答。”

    “没什么,其实我是说赚钱的日子过够了。”

    “还是弄不明白。”思亮说“你真要住,你就住吧,这么大的人了,谁都拿我们没办法,是吧?只是我弄不明白啊——”

    “你呢?你也不明白吗?”她看着我问,好像是哀求又像是责问,然后就把筷子放在两排白白的牙齿中间咬着。

    “我?”我说“我也许可以明白一些,因为我也想住在这——我习惯了住这儿。”

    斓珊微微地低下头,筷子还是那么坚强地在嘴里咬着,一绺头发在耳边垂了下来,轻轻地晃动着——两只耳朵露出了粉红的轮廓。

    “原来你们俩真他妈有故事啊。”吃过饭,我们走到楼梯拐弯处的那个小平台上的时候,思亮笑着说“但怎么那么像没故事——复杂。”

    “你从哪里看出来我们有故事?我觉得没露出什么马脚啊。”我也笑着说。

    “你看她最后和你说的那句话,说那句话的神态。她和我说了一顿饭的话,就是为了和你说这一句话,没说错吧?”思亮说着,学起了斓珊说那话的样子,又是哀求又是责问的样子“你呢?你也不明白吗?”

    “这有什么啊?”我轻描淡写的说。

    “你呢?你也不明白吗?”思亮又学了一遍,调皮的像个孩子。

    “真的没什么啊。”

    “女人啊,她再厉害,再有心计,一激动,往往就准备前功尽弃,不计后果。”思亮一脸高深地说。

    “这样就结束了,真快。”我说。

    “现在看看,这个学校还真的挺美的,像个四合院,给人一种家的感觉。”思亮放眼望着暮色四合的校园。

    “一个地方,没有学校,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

    “有这么点味道,以前有一个学校在这里座着,孩子们总有一个去处,乡里搞什么活动,也总是先想到有学校这样一个地方,哪一年唱戏、放电影、开会,不是放在学校?”

    “一个地方,没了人气,败下去就很快的。我看,再过七八年,这个学校也就差不多没有了。”

    “你真的也想住这?”

    “是吧,我习惯住这儿——你看这儿多静,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在外面,梦里常常有学校的影子。”

    “也好,要不斓珊一个人住在这怪吓人的。”思亮说着递给我一支烟“要不要来一支?这是孝敬别人的烟。这地方真他妈的静。在这看看书,倒真是个好地方。”

    我们都点了一根烟。我们平时都不大吸烟,所以,点着的烟对我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心情的象征,是一种要吸烟的姿势。这时候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凉风跟着荧火虫也来了。偌大一个学校,只有斓珊的房间里透出朦朦胧胧的光,我们都不由得向那望去,好像那是夜海里的一座灯塔。

    “我要走了,我今晚不在学校睡了。”思亮说着扔掉长长的烟头。

    “现在回家太迟了吧?这路上怕有蛇——很多蛇喜欢横在路上凉快。”

    “没事,我一边走一边唱歌,唱歌惊蛇。”说着,他就朝校门口走去,他刚一出校门,歌声果然就响起来了。

    我在平台上站着,听着各种昆虫的鸣叫声;远远地沿着黑黝黝的两山的夹缝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处镇子里的灯光一片灿烂,它们像一个岛一样在远远的地方浮着,在那浮光掠影的下面,好像正有鼎沸的人声弥漫开去。

    “是你?吓我一跳。”斓珊突然在背后说道。

    我回过头去,看到她月光下白得简洁的脸。等不及我看到她的表情,她的脸就溶进了月光里。

    “其实你早就猜出是我,对吧?要不你不敢开门出来。”

    她房间的门开着,灯从门里射了出来,穿过走廊,朦朦胧胧跟她来到平台上,在她身后停了下来。

    “当然,这么暗,又有蛇——”

    “今天承认的可真痛快,会不会——”

    她微微地仰着头,对着我。

    “对不起。”

    “没什么,你真的要住这?”

    “这没有什么真和假的,好像只有喜欢和不喜欢。”

    “我想——我想,我是多虑了,你不会为别人而改变自己什么的。”

    “好像说对了一些,但也不全对。”

    “那你说说为什么喜欢住在这?”

    “本来是很复杂的,觉得说什么都说不清;现在,倒是觉得可用那么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了?”

    “那为什么?”

    “在外面走了一圈,有一天突然就想着要回来,要回到这里。觉得这里要有多静就有多静。”

    “原来这样,嗯——可以理解。”

    “还有一个原因——”

    “因为什么?”

    “现在也许可以这么说,因为你也住在这里。”

    “那,如果我不住在这儿呢?”

    “那我也会住在这儿。”

    “那不是说,你住在这儿其实和我没什么关系——”

    “你可以这么说。”

    “我又没这么说,我什么时候这么说了,你这个人,听话从来都不听音,还算看过那么多的书。”

    “说说你吧,你为什么回来?为什么要住在这?”

    “为什么?因为记忆和心灵,为什么!”

    “你知不知道,你无意中说出德里达说过的一句很有名的话。意大利的诗学杂志要德里达用两个词说说诗是什么。德里达说诗是记忆和心灵。这样看来,你是为诗而回来的,是为诗而住在这里的,像海德格尔说的——人诗意地栖居。”

    “说到诗,说到海德格尔,好像就太形而上了,而我想的其实是生活,是一种很简单的日子。”

    “那你就具体说说什么是为了记忆,什么是为了心灵?”

    “好像也不好说具体,更确切地说,我突然不想说了——你去意会吧,恕不言传。”

    “你看,又说到诗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很多时候其实是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思想,并不那么形而上。”

    “想起这个学校,想到在这里度过的日子,倒是有点诗意的感觉。你不知道,在外面做生意,周围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垃圾。”

    “在外面这么多年,不容易啊——尤其是一个女孩子。那时候应该不要那么急着辞职。”

    “你说我和镇里的那班人在一起,我会受得了吗?迟早要辞职。倒是学校——一回到学校,我的心就静了下来。学校真是个奇怪的地方,一走进它的围墙里,就好像和外面吵吵闹闹的世界隔开了。”

    “也许,这围墙对你特别管用吧。”

    “对你好像也管用。”

    “也许,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学校长大;也许,咱们俩都是那种不太能适应外面社会的人。”

    “想起小时候的事了吗?”

    “是的,从来没有忘记过。”

    “我以为你忘了。”

    “我也以为你忘了。”

    一个暑假,偌大一个学校就我们两个人。白天,我们呆在各自的房间里看书,听音乐;晚上,我们在平台上点上蚊香,坐着聊天。那一个暑假,我们仔仔细细地看过夏天的傍晚是怎么开始的,看过风怎么多姿地从田里的稻尖上、从我们彼此的头发上走过;我们仔细听过夜幕下的昆虫们交响乐的起承转合;听过围墙外的那条小溪伴着月光弹出的不同的旋律和音阶。我们吃过饭就开始坐着说话,那么多那么多的话,曲曲折折、柳暗花明地在夏夜的凉风里流淌着,像是被荧火虫的小灯笼带来的客人。我们发现,原来我们并不是沉默是金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们少言少语原来并不是真实的自我,我们原来都有那么多的话想对人说,只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着感觉里的那个听众。一夜又一夜,我们说啊说,可是,我们觉得还没说够,所以,尽管我们说到了一切,说到了童年,说到友谊,说到了梦,说到思念,说到理想,说到了诗,说到了生活,甚至说到了——爱,可是,我们都还那么自在地坐在各自的椅子上,椅子和椅子之间,总是有着那份恰当的距离。并不是拘束,也不是其它什么,我们这么让彼此的椅子相望着,好像是两个人都觉得如果我们靠得太近,也许,我们再也就不会整夜整夜地坐在这阳台上说话了,这么多年来沉在心里的话,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说了。

    整整一个暑假,不,应该说是整整一个夏天,在月朗星稀或星多月淡的夜晚,我们坐在平台上说着话。没有主题,没有结构,但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平台外面的田里,常常有打着手电在田里看水的农人,把光打到平台上,打到我们脸上,然后笑笑地移开了。时常地,溪里也会有一片散乱的灯光由远而近,我们知道那是一些捉蟹捕鱼的小孩,他们成群结队、屏声静气地沿溪走来,到了平台下,便会小声地问我们要不要蟹,然后笑着向溪的更深处走去——

    整整一个夏天,我们像是两个补课的学生,互相提醒着,回忆着。我们好像在补很多很多的课。也像那些补课的学生一样,补着补着,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有那么多的课要补。总有四五年,我们原来对对方几乎是一片空白,偶尔的书信来往,现在看来其实只谈些情绪和心情;我们发现,我们也有好多年好多年没有好好看过天上的月亮了,不管是月圆还月缺,现在我们慢慢温习着,从往事,从诗词——温习着秦时明月汉时关,温习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温习着杨柳岸晓风残月,温习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温习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温习着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温习着——

    月光下,偌大的校园只有我们两个人,只有脚边蚊香的一点红,一缕烟,但就这样,荒凉里也有一份温馨和旋律。我们慢慢地温习着,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就像是两个老人守着火炉煲他们的中药,就像一坛酒慢慢发酵着它的醇香。我们慢慢温习着,有着浪子归来的从容,有着除却巫山的不迫,有着曾经沧海的不惊,当然,也许更多的是回归家园不再流浪的那份悠闲。

    每一天暮色渐合的时候,我们便慢慢地搬来椅子,还有蚊香——让它摆在椅子和椅子的中间,然后,我们等着蛙声唱晚,月上柳梢。我们知道,我们的温习还有一份同盟的默契——我们知道,在我们月下风中的时候,学校外面的人也正传说着我们。我们好像听到远远地传来镇里他们的议论声。我们不由得相视一笑,我们一笑就把那些声音打发了,整个月光下的校园又是那样宁静,那样辽阔幽远,就像它睡着了还打起了鼾声做起了梦。

    “他们谁也想不到!”有一个晚上,斓珊忍不住笑着说。

    “你说的是什么——什么想不到?”我故意问她。

    “我们的事啊。”

    “我们什么事啊?”

    “我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具体说说,我们什么事他们想不到?”

    “你不知道,我也不说了。”

    “那我说,你点头。”

    “嗯。”

    “是不是我还没拉过你的手?”

    “嗯。”

    “是不是你其实没有几分钱?”

    “嗯。”

    “是不是其实我们要永远住在这里——一辈子?”

    “嗯。”

    “是不是你决定这以后和我在这办一个班,教那些特殊的学生?”

    “嗯。”

    “是不是我们其实已经谈了很久很久了,久得都忘了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嗯。”

    “是不是其实你已经决定嫁给我了?”

    “嗯。”

    “是不是其实你已经算嫁给我了?”

    “嗯。”

    “是不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应该从今天开始——等等,我看看现在几点了。”

    “嗯。”

    “我来。”我接过她手里的蚊香,跟着她。我们都感觉到,夏天在我们身后走丢了——她轻轻地关上了门,几乎没有发出一点声响——那么轻。

    3/我想起来了

    我记得,我的懂事是从十四岁那年开始的。

    “慕然,李慕然——”她突然叫道,第一声有点犹豫,好像带着那么点试探;第二声来了点果敢,但声音却慢慢地轻了下来,像是在琴键上走过一段下滑音。

    我抬起头望着她,她在桌子的那一边,已经改用眼睛在说话了:别人在叫你呢!

    我想低头写我的字,又听到她叫道:

    “慕然,李——慕——然——”

    “什——什么事?”我不好意思地说,我一不好意思就会有点结巴。

    “我以后就叫你慕然了。”她说。

    “那,好的。”我说。我想起来,她以前都是叫我大哥的。我们这个学校的院子里,有很多像我这样年龄不相上下的孩子,大人叫我们以兄妹相称。她比我小两岁,就一直叫我大哥。

    “我叫你大哥,别人就笑我。”她看看我半天不说话,就又说道“给我写一张字吧,我要贴在房间里——我现在是一个人一个房间了。”

    “要什么字?”

    “你写吧,你读五年级了,你说写什么好吧——我才读四年级。”

    “要说,我其实已经读中学了。”我说。我去年就小学毕业了,但听说明年我们学校才要办初中,所以,爸妈又让我在小学生五年级再读一年——到邻镇去读中学太麻烦了,所以我也就有了一个绰号“留学生”——不是“留级生”

    “留学生,谁不知道。”

    “那给你写一张‘宁静致远’吧。”

    “好,”她说“我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但‘宁静’我喜欢。”

    我用颜体从右到左地把它们写在一张裁开的白纸上,她像往常那样站在桌子的那一边看着我写,我能感觉得到,她的眼仁和呼吸跟着我的笔锋在走。

    “好了。”我说,想了想,我又加了个落款:

    李慕然十四岁书

    “你十二岁。”我说,然后指指落款“你看,我十四岁了,你比我小两岁——我记得。”

    我十四岁这一年,斓珊她开始叫我名字,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她差不多只叫了这一次;也是这一年,她有了一个自己的小房间,后来,我也向妈妈要了一个,妈妈把储物间移了移,我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个房间,一把钥匙。

    我是那种喜欢独处和出神的孩子,很小很小,大家都说我像个丧偶的小老头。不知是我的爱好使我孤僻还是我的孤僻产生了爱好,我喜欢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看故事书、写毛笔字或者出神。我念了六年的书,就当了六年的保卫委员,老师交给我一把教室的钥匙,每一天下午放学,我帮值日的同学打扫好卫生,就把前门锁了,从后门溜进了教室,坐在自己位置上看故事书、写毛笔字或者出神。刚刚洒扫过的教室充满一种熟悉的泥尘气味,还有喧嚣过后的宁静和宽阔,傍晚的夕阳在窗玻璃的最上一格闪烁。妈妈对我不当班长而当一个又小又累的保卫委员感到非常失望;但爸爸像对待其它事一样,他有他的看法,他觉得当班长也没什么好的,至少,他说他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带了那么多的班,没有一个班长是有出息的,不仅没出息,连人都不是——见了老师扭头就走,连声招呼也没有,倒是以前班里的那些“土匪”都出息的很,见了老师,先是烟再是酒,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

    “那照你说,慕然应该连这保卫委员也别当了,干脆当土匪算了。还是老师呢——”妈妈说。

    “说你,说你——”爸爸直摇头,但并没有气恼的样子“慕然,咱们杀一盘——到你的房间。”

    自从有了自己的小房间,除了上课,我就总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候,爸爸会过来和我下下象棋或者翻翻我写的毛笔字——他从来不说一个字,但他有时候会把他认为好的字拿回去贴在他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他再过来翻一翻,又换了一张。有时候,斓珊他们也会来我的房间看我写字或者和我换书看。

    “慕然,慕然——”我在房间里呆久了,妈妈就会在隔壁大声地喊起来。

    “什么事啊,到底有什么事啊——”爸爸总是不急不慢阻止她的大喊大叫。

    “他一个小孩子家整天呆在房间里干什么啊,又不是女人坐月子。慕然——”

    对于母亲的叫唤,我总是当作没听见,她也总是叫着叫着就没了下文——好像她只是不喜欢我一个人呆在房间似的。只是有一次,她叫着叫着,就过来推门。

    “慕然,耳朵呢。”

    “阿姨。”谰珊叫道。

    “珊珊,你也在这啊。”妈妈好像很吃惊,然后拉上门就走了。

    “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把房间的门关得壁一样严。”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看着我说,然后又看看爸爸。

    “做门就是为了关的,为什么不能关?”我说,然后放下筷子。

    “反正,以后珊珊在的时候不能关门——这是规矩。”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但又不是听得很明白,所以不由得就看了看爸爸。

    “这些事我不懂,”爸笑着说,用两只筷子轻轻敲着碗沿“你妈说的有点对,但不一定全对。”

    “你怎么当的爸爸,大家都说我们家慕然怪,你这样教下去,不怪才怪呢。”妈妈说完,就管自己一个劲地拨饭。

    “怪有什么不好,是吧?”爸爸笑着问,又像是在自说自话。

    但妈妈的告诫还是让我慢慢注意到一些东西。这以后,斓珊还是不时地往我的房间跑,但她只呆一会儿,她妈妈就在那一边的楼上喊她的名字。

    “你妈叫你。”

    “没事,也不知怎么的,她越来越爱喊了。”

    “你还是应一声吧,你看,她叫的整个学校都听到了。”

    “我一应不是全校也都听到了吗?没事。”

    渐渐地,就常常有老师开我们的玩笑,尤其夏天大家吃过了晚饭,坐在平台上纳凉的时候,不时地就会说笑着把我们俩扯在一起。

    好像斓珊还为此哭过一次,但哭过后,她还是不时地往我这儿跑;我也没什么,大家都不大爱开我的玩笑,说我人小子老,占不到便宜。但慢慢地,大家说着说着好像就失去了兴趣,后来斓珊就是整天呆在我的房间里,大家也都觉得没什么。有时候,有小孩子吵架了,大家就说:

    “你看人家慕然哥哥和珊珊姐姐,他们天天在一起,也没见他们吵过架。”

    我想,在我漫长的童年和少年岁月里,如果没有斓珊常常出入我的房间,也许我也不会感到特别的寂寞,我一直是那么怪的人,从来没有改变——静静地出神是我喜欢的。其实斓珊来了,我们也不多说话。有时候,她是拿着作业坐在我的对面,我们都管自己做作业,偶尔伸手开一下对方的文具盒,拿一下橡皮擦或彩色笔什么的;有时候,她就隔着桌子看我练字,我能感觉得到她眼仁和呼吸跟着我的笔锋走,但她都只隔着桌子看,从来都那么倒着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时我把笔递给她,叫她写,她笑着把手交在了身后,她说她只想看着我写;有时候,她拿了一本书过来,我们都看自己的手里的书,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一声咳嗽。但是,如果真要在我的记忆里,在我漫长的童年和少年岁月里抽去关于斓珊的那一部分,那么,我的记忆和过去就会像是一棵竹子,它一节一节中空着,中空也许使它坚强,但一定要失去许多美好和温馨。

    我们很少走到学校外面去。虽然校门对我们永远是开着的,但我们好像更喜欢学校那道有形无形的围墙。偶尔打球的时候球跑了出去,我们总是跑出去拣了球马上跑回来。当然,我们也都有同学和校外的朋友,他们在放假的时候也会跑到学校来玩,他们给我们讲外面发生的一些事,像谁家被偷了,谁和谁打架了,他们有时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有时候是一只松鼠,有时候是一只小鸟,有时候是一小袋的山果,有时候则会送我们一把花籽。整个学校,一到放假,好像就成我们的城堡,好像是某个国王把它送给了我们。

    星期六的早上,大人们成群结队到街上买东西——因为学校到街上有长长的一段路,所以有事上街的时候,大家总是要结伴而行,一些小孩子也吵吵闹闹跟在后面。时常地,整个校园就剩下我们两个人。大家笑着说把学校交给我们了。

    学校座落在一个山岙里,站在操场望出去,围墙之外就都是山了;当然,如果站在楼上看出去,就会发现围墙外还有一片不大的稻田和一条小溪,然后才是三面高高的山。从学校门口的那条路望出去,才隐约可以看到村子的景象。也是那里,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一角外面的天光。听爸爸说,这儿以前是一个寺庙,解放后就改成了学校,然后慢慢地添建了一些房子。现在,学校看起来很像是古人的一座颇具规模的四合院,房子一进一进地退到山边。第一二两进是教室,第三进是老师们住的地方,看起来像个后院。一个曾经是寺庙的地方,人一走,它好像就突然幽静起来,突然有了某种魔力,就是像我这样喜欢静的人,也都有点害怕起来。看得出来,斓珊也有点茫然,好像是一个人突然来到一个四面烟波浩渺的岛上。我们看了看四周,好像整个校园正在膨胀,正在扩散,正在离我们而去。我们大声地说话——我们平时总小着声或者干脆不说话——我们大声地一问一答,有点夸张地笑着和叫着。但是,声音刚刚从我们嘴里出来,就被吞没了,飘散了——好像我们身边正有看不见的深渊,声音刚从我们嘴里一蹦出来,就掉了进去,没了影子。最后,我们想出一个办法,我们大声地背唐诗背宋词。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们一起背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一起大声背着。

    大家提着大包小包回来的时候,走在前面的老师一进校门就喊:

    “慕然,珊珊,我们老远老远就听到你们背诗——这才像个学校。”

    人渐渐地多起来,校园又热闹了起来,我们背诗的声音也就渐渐地轻了下去。

    “进来。”斓珊走进了我的房间,叫我“外面吵死了,老师也不像老师。”

    现在,斓珊不管在我这呆多久,她妈妈都不会再大声有事没事地喊了,只是到了吃饭的时候,才那么轻声地叫一两句。她妈妈有一次笑着对我妈说,她们自己家倒成了斓珊的饭店了,除了吃饭睡觉,就再也不见她的人影。不过,珊珊在慕然那做的作业比平时不知要好多少,最好,她肯定地说。

    有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一吃过饭就跑进自己的房间。我记得母亲还在身后说“房间里藏着什么宝贝,这么急”我正在练字的时候,斓珊的妈妈站在门口。天气渐渐地热起来,我开着门。我有一个习惯,每天饭后要站着写几张字。我在书上看到古人喜欢在酒后写字,但我觉得,饭后写字也一样有味道,有点微醺的感觉。

    “慕然,这么认真啊?珊珊不在?”斓珊的妈妈看了看“怪不得我叫了好几声都没人应。奇怪,她会去哪呢?慕然,你知道珊珊在哪吗?”

    “早上她还没来过。”我说“我也不知道她在哪。”

    “那我去找找看。”她妈妈说着就走了。

    然后,我就一直听到她叫珊珊的声音。不一会,平台上就传来纷纷杂杂的说话声,好像是关于斓珊的。我看到爸爸和妈妈也走出房间,我也跟着走了出去。

    “珊珊不在学校里,会去哪呢?她一个人从来不出校门的啊。”斓珊的妈妈对大家说。

    “问慕然。”有人看见我,急忙说。

    “问过了,慕然也不知道。好像她半早上吃过饭,洗过头,就不知去哪了。”

    “再找找看。”大家又分头在学校里找了一圈,边找边叫。我也到我认为有可能的地方去找了一遍,也没有她的影子。

    “学校里不用找了。我们这么喊,在学校的话,她还会不应吗?”老校长说“你有没有骂过珊珊啊?”

    “没有啊,早上她洗头的时候还唱着歌呢。”

    “那一定到她同学那里去了。”

    “不会啊,她很少到同学那里去——有的是她的同学到学校里来玩,再说,她也从来不在别人家里吃饭的。这到底去哪了啊?这个珊珊。”

    斓珊的妈妈急得眼泪都快要下来了。斓珊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但哥哥很不长进,小学一毕业就说什么再也不读书了,整天在社会上混,从来不在学校里住。他说一到学校里,看到这么多老师心里就害怕,就不自在,就烦。当然,大家对他也没什么好感。所以,每一次当他一摇三摆地回来的时候——他有时候要回来拿点钱或换洗的衣服,看到的人就会笑着大声喊道:“白公子回府啦——”有人一喊,他就马上不敢摇了,赶紧溜进家里。眼看着儿子是没出息了,所以,斓珊的爸妈就特别疼爱她这个小女儿。但斓珊爸爸在外省做小生意,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斓珊和她的妈妈就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了。

    “你先别急,我们分头到街上,到村里去看看,这么大晴天,不会有事的。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大家安慰她。

    到街上和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没有,不过我看没什么事。”

    “没有,大家还在找呢。”

    斓珊的妈妈开始一阵阵地紧张起来,最后,不由得嚎啕大哭。

    “没有,这就奇怪了。”这时候,最后一位老师也回来了。

    大家私下里也说问题大了,但还是对哭得泪人似的斓珊的妈妈说没事没事的。然后,又有一些老师分头到村里去问斓珊的同学。整整一个下午,大家在都在学校里焦急地等待着,眼看着太阳就要挨着山了。

    “有消息了。”王老师一进校门就说。大家急忙围了过去,斓珊的妈妈急忙拉住了他的手。

    “你快说,快说,珊珊在哪?珊珊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王老师喘着气说“等我喘口气,再说。你先别急,有事没事都发生,急也没有用。我找到珊珊的一个女同学,我知道她和珊珊要好。那个女同学叫小玲。”

    “对,我怎么没想起来呢?珊珊和她最要好了。”

    “我找到小玲,一问她有没有看到珊珊,她就哭了。我一看她哭了,就知道她知道珊珊在哪儿了,而且知道珊珊一定出了点什么事。”

    “啊?什么事啊?”

    “我就叫她先别哭,慢慢说。可是,我越是这样说,她就越是哭得厉害,什么也不说,只知道一个劲地哭。后来我做了许多的思想工作,她才一边哭一边说,最后我总算听明白了。原来早上珊珊洗过头,在操场上晒头发的时候,小玲正好来找她玩。珊珊就和她边说边往校外走。后来,她们就到溪里去了,沿着溪往山里走,也不知走了多远,我看是挺远了。然后,她们就碰到三个青年,男的,一听就是那种不三不四的流氓公子。那三个青年一看到她们两个,就吹着口哨,嘻嘻哈哈地围了过来。小玲看看不对,就说‘快跑’,拔腿就跑。珊珊愣了一下,也就跟着跑起来。那三个青年人一看到她们跑,也就在后面边叫边追。”

    “后来呢?”

    “后来,后来小玲说她都跑昏了头,也不知自己是怎么跑回家的。跑的时候,她回头瞥见珊珊想往她这儿跑,但这时候有两个青年人插到她们中间,珊珊好像就掉头往山上跑了。”

    “啊?这些流氓,这些流氓。我的珊珊——她走路都走不快,怎么跑啊——”斓珊的妈妈不由得痛哭起来。

    “那你应该把小玲带来,我们问问她那三个青年她认不认得。”有人对王老师说。

    “我怎么没想到?想到啦,但是小玲一个劲地哭,说什么也不肯来学校,她只知道一个劲地哭,我叫她妈妈慢慢问,我就先跑回来了。”

    “那我们再到小玲那里看看,你们几个年轻人,赶快到山上找找。”老校长吩咐道。

    大家说着,议论纷纷、群情激昂地向校门走去,后面传来斓珊的妈妈悲恸欲绝的嚎啕声;围在斓珊的身边的女老师看着大家边走边三三两两回过头来,似乎担心身后会突然发生什么不测,然后渐渐地从校门口消失了。可是,突然地,她们发现这些刚刚消失的人群汹涌地从门口退了回来,好像是被校门给吐了出来似的。然后,大家看到珊珊披头散发脸色苍白地冲了进来。

    “珊,珊珊——”

    斓珊径直走了进来,并不回答;后面远远地跟着刚才的那班老师。走近了,大家看到她紧紧地抿着嘴唇,嘴唇乌青,像一根霜打的茄子。

    “珊珊,珊珊。”斓珊的妈妈满脸疼爱地看着女儿,拉过珊珊的手,斓珊就势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大家看着她们母女;妈妈看着女儿;一片寂静。

    “我再也不到学校外面去了,都是流氓,流氓。”斓珊突然大声说道,看着她咬牙切齿的样子,有的人差不多要笑出声来——事后有人说,原来珊珊生气的时候样子也美。

    “珊珊,我的珊珊——”斓珊的妈妈却出乎大家意料地哭了起来。

    “哭什么哭,我又没怎么了。”斓珊大声说,然后又说“妈,我肚子饿了。”

    后来大家边看斓珊吃饭边听她说,她一边往山上跑,一边大声地哭叫。有两个青年人好像追了一段路,但渐渐地她就没有看到他们了,不知是没追了还是在后面什么地方躲着,但她还是不停地往山上爬,一个劲地往山上爬。快到山顶的时候,她才停了下来,她实在爬不动了。但她不敢下山,生怕他们还在某一个地方躲着。她一个人在山上呆了很久很久。后来,看看太阳差不多要下山了,再不回来天就要暗了,她才发疯似地往山下冲,一口气跑到学校。

    大家对这件事议论了很久,有的说外面的社会太坏了,有的说斓珊越长越漂亮了,这才是开头,以后麻烦多得很,有的说也许那三个青年人不过是闹着玩儿,没想到把珊珊吓成这个样子。议论总是一阵风,不久也就过去了。但从那以后,斓珊更不大出校门了。以后,她不得不到外面去读书,高中、大学,她总是一下车就急急往学校走。但就是这样,还是常常有青年人在后面跟着。好在,每一次有人跟到学校门口,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住了。

    “臭男人,有种的进来,到学校里来。”斓珊得意极了。

    几乎所有的那些色胆包天的“臭男人”都在校门口停住了,好像学校有一种魔力,有一种场,让他们的自信和所向披靡的技巧失去了作用。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些自我感觉一流的男人扫兴而归的时候,他们远远地回头望去,山岙中的这学校,一定像那传说中可怕的城堡,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