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渤海边文集最新章节!
题记:如果我们的作品都可能是过渡性的、速朽的话,那么我们不妨把我们的作品写成这个时代的一份记录而留给历史。这或许是我们的出路,也是我们最大的野心(贾平凹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2007年8月6日晚:散文是否还活着?
辽宁省散文学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兴城举行创作研讨会。葫芦岛市委、宣传部、文联、作协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福云致辞,欢迎来自全省各地的散文界的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同仁。这是一个文学的盛会,对于提升葫芦岛散文创作步入一个新的高度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周主席调侃道:三十几万葫芦岛人民,就选派了你一个人出席这样的盛会!
我倍感惭愧。其实,被选派的还有齐明达、张宏杰等全国知名的作家。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聆听“大家”的散文创作体会,提升自己散文写作的品质。这是文联、作协领导对我的厚爱与鞭策。深知自己学识素养的浅薄,缺少大文化观的支撑。写作技巧上的不成熟犹如跚跚学步的幼儿,跌跌撞撞。选材、立意上的清浅如同一脉小溪,澄明见底,虽不乏清新温润,只不过是个小女人的低吟浅唱罢了,承担不起文以载道的大散文的庄严使命。
这是一方人间仙境,滨海而建,大人物曾来此避暑,使其名声显赫。眺望,渤海无涯,鸥燕扶摇,惊涛拍岸,水天一色。俯瞰,松柏无际,葱茏逶迤,染绿身心。亲近,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找到了心灵栖息的乐园。小桥流水,睡莲皎洁,红锦漫游。海边漫步,曲径通幽,楼阁听潮。汉白玉的桌登,掩映于苍翠的树荫下,文友围坐,畅所欲言。
学仁兄讲的零点会议,成为散文界的佳话掌故——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三五文友,散坐于海滩的礁石上,探讨文学发展的方向。后来,说到,诗歌死了,小说死了,戏剧死了,散文是否还活着?大家静默。只有那指尖上的烟火,随着呼吸,红光闪烁,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涨潮了,风凉了,夜深了,时针指向了零点。大海无言。然而,一颗颗心扉洞开,似乎容纳了海的辽阔与深邃。意犹未尽,收获颇多,是任何一种大型会议都无法比拟的。
听到这里,我憧憬着今晚也有这样一个零点会议,倾听“大家”的心语。闭上眼眸,想象着,海水满上了脚背,浑然不觉;海风浸透了衣衫,浑然不知;天幕沉入海底,浑然不晓,我们所有的情思都沉浸在历史的瀚海里,先秦散文是海的渊源,诸子百家汪洋恣肆,汉赋辞采华丽缤纷,魏晋风骨掷地有声
那么当代的散文又该呈现什么样的风姿于世呢?
2007年8-月7日晨:海上日出!
你看过海上日出吗?我摇摇头。太遗憾了。没什么,明天,我早早起来看日出!
躺在洁白的床上,伸出右臂,把厚重的窗帘拉开一条缝隙,呀!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啊!但见,一轮红彤彤的太阳,质地像是火山涌出的岩浆,红得通透,却没有耀眼的光芒,那浓重滴血的红色,有着流动的质感,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眼前。
想象着那一半浸在海里,一半浮在天上的太阳,浪波涌动,载沉载浮,该是最美丽的景象。波涛像是为太阳贮存着输送着不竭的能量,忽地一下子,太阳挣脱了大海温柔的怀抱,横空出世,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
咳!错过了太阳喷薄而出的时刻,也就失去了看海上日出的意义了。我欲昏昏睡去。迷蒙中,总是心不甘情不愿,就这样错过了吗?情不自禁,又拉开了窗帘,那轮太阳真的挂在了天上,一抹黑云漂浮于它红艳艳的面颊前,仿佛神秘女子的面纱,随风飘曳。
钢筋水泥的丛林,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文人缺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羁绊着我们渴望自然的灵魂,禁锢着我们渴望自由的魂魄,太久,太久。遗憾。无奈。追悔。都无济于事。还是起床到松林里去散散步吧,吐出都市污浊的铜臭的废气,吸纳进碧绿的清新的空气,莫辜负这份松香四溢染绿了眼球的景色。我感觉到了这里的空气是有颜色的,大自然的颜色。跳下床,用力哗啦一声拉开窗帘,站在阳台上,见天光灰蒙蒙,像是鱼肚白的黎明时刻。
猛然醒悟,刚才看到的那轮太阳,是在梦乡啊!我兴奋地奔向突兀在悬崖峭壁上的“望海亭”想着在那个有利的地势,尽情地饱览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沿着曲曲折折的鹅卵石小径,疾步奔去。迎面横眉上写着“听涛亭”(昨晚,听朋友说它叫望海亭),不觉心中掠过一丝失意。
远望天际,苍茫的大海上不见那一轮诱人的太阳。难道还没有到日出的时刻?正在我疑惑之际,海面上忽然像是探照灯般投来一束明亮的光芒,海水瞬间被激活了,顿时荡漾起如碎金般的波浪。仰视,追溯着那柱光束的源头,原来是日上三杆了——太阳被漫天的薄云蒙住了脸,造成了黎明时的错觉。此刻,风吹云动,有了一丝罅隙,太阳的光照射到了海面上。
亦真亦幻,似醒似梦,我辨不清了。周姐说:梦见海上日出,是个好兆头!
2007年8月7日上午:散文的生命力在哪里?
“辽宁省散文学会赴葫芦岛市采风暨散文创作研讨会”召开。
韩庆春主席:省散文学会在我市的召开,是我市的偏得。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走三点,看一线,一个中心,五项工程,办好十件实事。打造青年作家群,构建和谐文联,为文学创作者搭建平台,服好务。
周兴华主席提出:不朽与速朽——散文的生命力在哪里?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回顾辽宁散文发展的历史,不可否认的是王充闾、古耜、文畅等大师,以深厚的学养,博大的胸襟,叩问千古的气魄,身体力行的垂范,为辽宁散文的兴盛起到了表率作用。
著名女性散文家素素,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作了“乡土文化与地域文化及大散文观”的专题发言。有思想,有知识,有见地,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探询散文突围的路径。
徐光荣会长呼吁:打造地域文化,重在评论辽宁的作家。充分利用散文学会、作家协会这个平台,请著名评论家“打包”推出,走出地域,走向全国!
徐彻老先生建议:散文题材领域应该放大、宽泛,写历史。从长远角度看,散文作家应该向学者型靠拢。
李学英主张:行走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写作中成长。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需要坚实的文化支撑,今后要加强自身学习,继续关注女性散文的创作。
王雪丽秘书长:盛赞葫芦岛市的官员有文化品格,祝愿辽宁散文学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周兴华主席作总结:长期以来,人们说,诗是青年人的,小说是中年人的,散文是老年人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
当下的写作,浮躁,浮浅。应该加强作者思想修养,注重学习,向经典学习——先秦散文,诸子百家等,都是短小精悍的典范文本。写好散文,作家应学者化。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思想,有文化含金量。多读小说、诗歌、杂文,带来新鲜感受,尝试跨文体创作。
周建新主席、蒋志杰主席,筹备组织了整个会议议程。最震撼心灵的是宁珍志主编的发言,一语中的。洋溢着文化精神和文化品质及人文关怀,是评奖的标准。行文质朴,没有技巧的技巧是大技巧。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就是进步,直抵心灵深处!
当下散文写作离文学有多远?
2007年8月7日上午:素素,小女人的大散文观!
文学创作是寂寞的,持久的精神劳作(原来以为是一种精神愉悦,后来坚持下去就变成一种精神的苦役了)。要有跑马拉松似的耐力,身心甘于承受漫长的折磨,几十年如一日厮守着散文这一个文体,这是素素的创作体会。乡土情结是创作的最原始动力,是写作的母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上升到地域文化是可喜的质的飞跃。地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有生命力的(马秋芬谈小说创作如是说)!
与时俱进。八十年代,由乡村到城市,融不进都市的滚滚红尘,找不到心灵的归属地,于是,对城市产生了陌生感,隔膜感。转身再看乡村,距离产生了美,倍感亲切与温暖。沉浸在回忆中,打捞出乡村的点点滴滴,恰似纯情的少女,羞涩地述说着初恋般的甜蜜、温婉、明丽的情致。散文女性作者如此,小说女性作者也是这样走过生命的华章的(孙慧芬讲小说创作体会如是说)。
九十年代的知识女性,介于乡村与城市的边缘地带,彷徨,困惑,游离,找不到在场感。痛则思辨,上下求索,挣扎,转身,暗合了五十年代女性的焦灼、思索的历史背景。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哲学寻求突围的路径,文本有了思想的深度与高度。
然而,又陷入了“小女人散文”、“唠叨文学”的批判中。阵痛催生,女性自觉地向地域文化寻求滋养与支撑。南有余秋雨,北有王充闾,竖起了一面大文化散文的旗帜,宏大的文化学养,拯救了贫血的女性散文、酒吧散文、小资散文。出现了大女人散文,摆脱了往昔的甜腻、顾影自怜、戚戚相惜的情感束缚,文本有了分娩的痛感。尤其是以张承志为代表的西部地域文化的崛起,促使迷惘中的女性作者转身,不再厮守女性散文的“小”
到地域文化的历史中,追本溯源,张爱玲、萧红重现光彩。苏青、王安忆成为上海写作界的高山。仰望萧红的野性之美,迟子建深受影响。东北这块冻土,厚重,坚实,坚硬。机遇、命运,再次摆在了女性作者的面前。跋涉于茫茫林海雪原,仰望白山之巅高接蓝天,俯瞰黑水滔滔一泻万里。小女人敞开襟怀,融进东北作家群,整合全域理念,柔弱的身体有了强悍的依托。提升自己,进入现场,站在主人公的立场,视角有了地域性,情感有了归属性,以独特敏锐的感悟,审视东北文化在东北亚中的地位。
梳理、比较文化上的异同,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源。东北文化以土著文化为主流,包括辽西的红山文化、辽南的码头文化、辽东的满族文化,历史的长河大浪淘金,沉淀,变迁。因其具有冒险性、侵略性,入主中原后,中原文化被胡化,土著文化被汉化,冲突、交融,地域文化随着强权政治而上升为国家文化。
移民文化,代表是锡伯族西迁新疆。继而,关中移民大量地涌入东北,二人转是移民者的歌谣,由乞食文化到地域文化,土著文化被消解、稀释。余秋雨的流放的土地,追溯了“流民文化”为当今写下了有求索价值的文学作品。东北文化在史书中却很少被记述,为今天的散文写作留有时空上的空白点——开掘素材,写出阅读文本,具有史诗般的意义。
码头的修建,铁路的延展,为外来文化搭建了畅通无阻的途径。码头文化具有开放性、宽容性,是一种在野文化。大连人,身有体会,他们总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出卖苦力,性情爽直,开朗奔放,热情好客。后来,殖民文化的侵入,带来了现代文化。探究外来文化,仍是一个写作的空间。
写散文的人,要作学者——承担中国文化的责任。成长的过程是,由知道分子(了解文化史),到知识分子(研究文化史),再到学者(有独到的成果),这样的写作才有底气。大量阅读史书。挣脱出痛苦、徘徊、不满现状的窠臼,从历史的渊源中获益,文思不可遏止地奔涌而出,通透畅达,寻求创作的爆发期——这是最佳的写作状态。
2007年8月7日下午:渤海边弄潮的悲壮!
会议日程安排是游览兴城海滨公园和古城。午餐后,天公不做美,夏雨骤至。取消了集体活动,自由组合,爱干吗干吗。雪丽姐,身着泳装,在大厅等我,说是有游泳教练,相约渤海弄潮。
我们一行七人,冒着淅沥的夏雨,身披洁白的宽敞的浴衣,迎风招展,衣袂翩翩。张开双臂,像一群展翅欲飞的海鸥,追逐嬉戏于渤海之滨。
早上,海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兴,一展如砥。我因拥衾自懒,梦中观看海上日出,不但错过了真实的海上日出景象,还错过了文友们自发的晨泳活动,叫悔不迭。为了追悔这份失落,放弃游览古城,积极响应渤海戏水。
但观,三面山峦叠翠缠绵黑褐色海礁耸立如链似环,像巨人张开的臂膀那样环抱一水——名副其实的渤海湾里,渤海愠怒,风起浪涌,半米高的海浪无情地拍打着海岸,使我们无法靠近。然而,大海的魅力就在于此——越是拒绝,越是要靠近,越是要投入。
静观潮涨潮落,还是看出了门道:当浪涛涌来,与海岸线对接的刹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最大,形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犹如一个毁灭世界的热吻,把入海的人掀翻在浊浪中,不能站立,翻滚不已,有被海沙吞没的危险。
当你随着退潮的海浪及时进入到三五米处的海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滚滚海浪,有了厚重的质感,敞开博大的胸怀,欢迎海之骄子。善游者借助海浪的起伏,畅游在波峰浪谷之间,忽上忽下,那份自由与欢畅的姿态,引人羡慕赞叹。
我在海军出身的德铭教练的牵引下,尝试着跨越了海边的浊浪,走了进去。然而,当海水深及脖颈,脚下的虚空使我手足无措,惊慌不安。当海浪运足了气势奔涌而来的时刻,我顺势向海边游去,在接近海岸线的危险带前,赶紧爬起,以免被浊浪掀翻。
后来,或许是力不从心,或许是疏忽大意,立脚不稳,被一个涌来的浊浪击倒。当魏丹大姐等人把我拉出危险地带时,我成了一个沙人,发髻被打散,鼻子、耳朵里都灌满了细沙。好在倒下的瞬间,神智是清醒的,没有慌乱,紧闭双眼,憋足了气息,侥幸脱离了危险。但是,膝盖处已经渗出淡红色的血水——在海浪击来的片刻,巨大的冲击力使我跪倒在大海面前,残损的粗砾的贝克划破了皮肤。
灰色的天光下,海滩上出现了一道靓丽的景致,一个身着向日葵色彩泳装的女人,歪着头,一手拽着耳垂,身子倾斜,单腿在海滩上跳跃;一会儿,再换成另一侧。这是两位大姐传授的赶海经验,以便控出耳朵里的海水和细沙。
瞩目水天相接的大海,是那么的深邃博大,仿佛有一种震慑魂魄的力量蕴含其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跪苍天,跪大地,跪高山,跪海洋,伟大的大自然是值得渺小的人类敬畏的啊!耳边回响起曹操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吟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07年8月8日上午:古筝挑战吉尼斯
今天共有三个议程:首先赶往三一三海滨,观赏二千三百零八名儿童组成的古筝演奏会,挑战吉尼斯记录,打破自己上一年度创下的一千一百一十八人的记录。这为辽宁省散文家学会的采风活动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主题是:打造筝岛——创建中国筝岛即中国古筝新筝之市!中国筝岛作为城市品牌被认定为“共和国之最”并通过国家注册受理,受到法律保护。犹如大连的服装节,鼓浪屿的琴岛文化。
葫芦岛市原名锦西,原附属锦州市(毛泽东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家喻户晓),1990年1月新建立的省辖市。是因为它在锦州的西边,还是因为它地处辽西走廊,笔者没有进行考证。1994年更名为葫芦岛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
气候宜人。矿藏、物产富饶。交通发达,集“黄金海岸”和“黄金大道”为一体,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和底下管道运输,构成了立体运输网络。更有多姿多采的旅游风光。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给葫芦岛市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驰名海内外的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集“城、泉、山、海、岛”为一体;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称的明代古城——兴城,可与北京故宫、长城的考古价值相媲美;秦皇汉武东巡东征时的碣石宫遗址等游览区,都在葫芦岛境内。以三大景区为依托的沿海一线30余处景区、景点,形成了葫芦岛“悠久的名胜古迹、迷人的走廊风采”的特色。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有一个半岛呈葫芦形,横卧在碧波荡漾的渤海湾里。传说它是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的酒葫芦,送给当时的渔民镇妖降魔的法宝。因而,打造葫芦文化成为扬名的路径之一。一时间,植物本的葫芦身价倍增,花鸟市场上、大酒店的厅堂上、工艺美术店里,琳琅满目,雕刻、烙花、彩绘,比比皆是。
这是一方镌刻着历史的土地,在世界军事史上驰名。不单单是二战结束时的大遣返此为重要的码头之一;还有蒋介石从这里登船逃亡台湾,结束了内战,新中国成立。
这是一方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走过大半个中国,对自然气候,深有体会,西出山海关,气温就高了;东过沈阳,气温就低了。只有这里是不冷不热,风调雨顺,气候宜人,恰到好处。加之交通便利,有了北京的后花园之称,是夏日避暑,冬季避寒的好去处。
一个城市,一个品牌。打造筝岛,打造葫芦文化。正如,文学作品,地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有生命力的。挖掘葫芦岛的地域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地位,挖掘葫芦岛的地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当一个城市有了历史的渊源与底蕴,有了文化的内蕴与素养,有了文化的品质与品格,何愁它不能名扬天下呢?
葫芦岛文化的品质如何,请看这场“筝岛第二届艺术节暨挑战吉尼斯记录演奏会”的开幕式,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蓝天大海为幕,金色的海滩为舞台,身着黄色演出服的二千多名儿童,排成整齐的方阵,静坐在炎炎的骄阳下。内圈警察一字排开,组成人字墙;外周人头攒动,如山似海。散文学会采风团队,特许通过武警拒关的道路,进入会场。
演出的儿童,如含露的向日葵,水灵灵,活脱脱,光灿灿,透出勃勃的生机,神采奕奕。一曲春江花月夜,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惊诧、骄傲、自豪。古筝挑战吉尼斯,其实是一场人性的挑战,一场文化品格的挑战,一场城市品位的挑战!
2007年8月8日上午:新农村的变奏
告别农乡村生活,已经几十年了。但是,春雨夏露秋霜冬雪,每每节气转换,时时挂牵着庄稼地里的收成好不好。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而是,农民的收成与市民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谁家没有几个农民兄弟?谁家没有几个需要救济的穷亲戚?他们收成的好坏,影响着城里人餐桌上的盈与亏,影响着城里人腰包里的进与出,影响着大家的脸色与心情。它关乎着粮食、蔬菜、肉蛋、鱼虾、瓜果等的价格,关乎着国计民生的安定团结,民以食为天嘛!
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各类作家采风的重要日程之一。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村”应运而生,是一个地区对外展示的窗口。看中国富不富,不能仅看城市的摩天大楼长高了多少,街道上的轿车增加了多少,而是要看广袤大地上八亿农民的生存状态改变了多少,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保证了多少。四家村由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远近闻名的穷村,借助党的政策,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励精图治,创建出省市十二个第一!
我所关注的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利税数字,不是那些各级授予的荣誉称号,不是那些显赫高官的参观题词合影,不是那些状元宰相歌功颂德的文字。而是,为它的一项项教育举措所感动——幼儿免费教育、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
然而,鲤鱼跳龙门的毕竟是少数,那些落榜孩子的出路又在哪里呢?十个手指不一般齐,咬哪一个儿都疼啊!四家村出资与辽宁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合办中专技能培训班,借助高校强劲的师资优势,打造自己的技能,因材施教,学有所长。四家村的子孙不再异乡漂泊打工糊口,而是守着自己温馨的家园,在村所属的企业集团就业,成为拿薪水的工人。
这些令我心灵为之一颤,或许是与职业有关,或许是与经历有关。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个黄土高坡上的小山村——它曾在八十年代,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杂志上有篇章的示范村啊!高薪招聘老师(我是其中之一),现代化的学校里,学生全额免费,从服装到学习用品,犹如实现了共产主义,按需分配。
如今它怎么样了呢?昔日,老支书声如洪钟的声音,被时光磨砺为沙哑低沉。这个烈士的儿子,把全民致富当成了责任。如今,老迈退休的他,眼看着集体的财富,在一次次名目繁多的变革面前,流进了个别当权者的腰包。当年的首富村,如今却亏欠国家成千上百万的贷款。
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来,跨越世纪的老人,这位昔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英名盖世的英雄,困惑了,迷惘了,一再追问我,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为什么?
我无法解答,无法安抚他那颗沧桑的流血的心。这个流血不流泪的西北硬汉,在电话的那一端,哽咽了
2007年8月8日下午:品葫芦文化
辽宁省散文学会笔会的最后一项日程是游览葫芦山庄,享田园风光,品葫芦文化,探关东民俗,赏乡土艺术。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主了灵魂,这简直是一个葫芦的世界,篱笆院墙上爬满了葫芦,山庄小巷是葫芦架为墙为走廊,天地间悬挂着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的葫芦。大肚子米勒佛形态的葫芦,丰满充盈,笑看尘缘万象;俏皮的丫丫葫芦,在丽日和风中荡着秋千,掩映在叶片中捉着迷藏;观音菩萨手中的净瓶形葫芦,青翠别致,独有清韵
我朴拙的笔,不能尽情地描述出葫芦的千姿百态与万种风情。不由联想起太上老君手中的炼丹葫芦,铁拐李的醉八仙的酒葫芦,以及各类仙人手中的降妖处魔的宝葫芦,游医手中的药葫芦,不胜枚举。
至于葫芦文化,一向不知所云,一头雾水。今日有闲,上网一搜,哇噻!葫芦文化源远流长,从我们人类的起源开始!葫芦有创世之说,古诗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一句,意思是说人类出生于葫芦瓜。传说远古时洪水泛滥,灭绝了人类,伏羲、女娲兄妹躲入葫芦避水,幸存于世,兄妹相婚孕育成人类。整个人生蕴涵在“三壶”之中,即“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三壶”都是葫芦。“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涵容天地与人生。
人类,把母体与葫芦等同起来,是因为葫芦瓜不仅以它的浑圆形似孕育胎儿的母体,且以它籽粒多,象征了人类的繁衍。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认为葫芦可消灾避邪。从摇篮到坟墓,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新生儿脱离母体降生之后,由婴儿、幼儿到少年、青年,再由壮年步入老年,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然而,在人生历程中,疾病无时不与众生相伴。自古以来,大凡行医卖药的医馆和药铺,常在其门前的招牌上绘画或悬挂葫芦,或在门楣上书写“悬壶济世”的横批,以此招示民众。“悬壶”即成为中医的标,这是中国医药的传统。
其实,葫芦是我国具有多年栽培历史的草本藤木植物。然而,在人类数千年发展历程中,葫芦逐步由“自然瓜果”转变为“人文瓜果”形成渊远流长的葫芦文化,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库中,有着大量的葫芦“创世”、“赐子”、“祈福”乃至攘灾除祸等神话传说,葫芦成为寄托人们美好向往的灵物,是许多民族和群众珍爱的吉祥物。
葫芦与我国许多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葫芦与“福禄”谐音,故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西方有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东方故国,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定乾坤”之说。通常说法是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伏羲是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是,由于客观与主观有着审美期待上的偏差,于是,看景不如听景。山川美景如果不负载于一定的文化历史的内涵,它仅仅是一幅色彩绚丽的风光片而已。人们记住一辈子的是它所承载的各类或喜庆或凄美的感人心魄的神话传说。山村野夫,市井老妪,世代相传的,有口皆碑的是那些神性化的创世纪的英雄人物。
起初,听到沸沸扬扬的打造葫芦文化,总觉得那是牵强附会的炒作。今日,看来,当羞愧自己的坐井观天与孤陋寡闻了。葫芦文化被公认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成为国内外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中华民俗学会”定期召开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国际研讨会”葫芦文化主题网站也已发展到十多个。在国外,葫芦文化研究推介活动也相当活跃,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葫芦文化乡村园艺俱乐部和俄亥俄州的葫芦协会都具有六十多年历史,每年一届的俄亥俄的秋季葫芦文化博览会是历年世界规模最大的葫芦文化盛会。
葫芦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民俗风情和葫芦经济现象。以葫芦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葫芦笙、葫芦丝是我国民族乐器的精华之一,至今仍是众多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的主旋乐器。独具特色的葫芦工艺成为现代民族工艺百花园的奇葩。葫芦文化也正成为一些地区特色文化和特色经济的重要依托,在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许多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的部分城市,各种葫芦文化节、文化展十分活跃。葫芦文化与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影响越来越广泛。
我市是世界上唯一以葫芦命名的城市。葫芦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我市名称直接呼应,是我市开发葫芦文化得天独厚的区位特征。史记?秦始皇本纪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等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正义引汉书?郊祀志说: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葫芦岛市地处渤海之滨,人杰地灵,贵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挖掘本土葫芦文化的根源,追溯葫芦仙女的传说:葫芦仙女来自于上界,她是伏羲、女娲所乘的葫芦所变,她载着伏羲、女娲造就了人类,协助女娲补天,功劳很大,她化做天角(脚)山后,镇守关东。当时人类刚刚开始生活,是她教会当地百姓造船,用网打鱼,留下了今日的打鱼山;她驯化野牛为百姓耕地,留下了今日的牛营子;她教百姓编织笊笠,改善百姓生活,留下了今天的笊笠头子;她在山南村教人们种植葫芦,后来山南村改成了葫芦庄;她用宝葫芦降服在渤海湾兴风作浪的恶龟,宝葫芦变成葫芦岛,恶龟化成王八山。葫芦仙女保一方平安,是人类的保护神,是吉祥、如意、福禄的化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个地名,附着上了神话的内涵,就成为鲜活的葫芦文化的游览景观地。葫芦山庄集“三壶”传说为一炉,为开发我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提供了载体,是推动我市葫芦文化研究和培育葫芦经济的展示园地。它位于北港笊笠头村,规划面积133公顷。投资逾亿万元。据说这代投资人是见不到回报的,但是,它造福子孙,为葫芦岛市营造出一个人间仙境,世外葫芦园。
山庄建设以葫芦文化为主线,以葫芦产业为特色,带动葫芦栽培、葫芦食品、葫芦观赏、旅游、葫芦艺术加工的发展,展示葫芦岛形象。沧海桑田,拦水造湖,植树造林,构筑若干山村风貌、乡土气息的民俗馆。建设旅游度假村,发展娱乐餐饮业。最终形成一个自然生态化、风格特异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休闲、渡假场所。圣水湖畔,游人如织,垂钓乾坤;碧波荡漾,杨柳婆娑,绝世的风景被搬上了银幕。
葫芦岛市独享葫芦之美称,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洞开葫芦岛市的文化宝藏,将成为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弘扬葫芦文化,历练成一壶造福人类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宝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