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朝谒天子

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

    第293章 朝谒天子

    该来的,终究会来。

    在此期间,朝廷曾经派出许多的使者,但是并没有人能够将桓温、桓熙劝回去。

    父子二人是铁了心的要往建康走上一遭。

    好在桓温虽然回绝了这些使者,但也一再强调,并没有犯阙之心,沿途也不曾扰民,倒是让普通民众放下心来。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暮春之初,楚军终于抵达了新亭(今南京雨花台区)。

    新亭位于建康西南十二里,桓温在此安营,准备明日一早,便可兵发朱雀门,当然,不是为了攻城,只是在朱雀门朝拜天子。

    公卿们不敢放楚军进城,而桓温、桓熙父子也不可能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进入建康。

    但既然此行是要朝拜天子,也就只能让太后、小皇帝走出台城,来到朱雀门与桓家父子相见。

    会稽王司马昱亲自赶来新亭大营,与桓温商议此事。

    二人其实也是亲家,司马昱的女儿司马道福便是嫁给了桓温的次子桓济,而桓温的妻子司马兴男也是司马昱的亲侄女。

    此时,桓温、桓熙也已经在将士们的簇拥下,朝着朱雀门进发。

    只不过司马昱在离开楚军大营之后,后背已经湿透。

    随着桓家父子的到来,民众被驱赶着离开。

    如果桓温心急的话,已经完全可以开始走称帝篡位的流程了,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劳心劳力的收取中原、河北。

    十二里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桓家父子来到朱雀门外的时候,已经日上三竿,时候不早了。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晋室的灭亡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桓温甚至特意将司马道福唤了过来,与司马昱相见。

    当然,司马昱经历过这一遭,能够安然无恙的回来,没有被扣留,至少证明桓温此行真的只是为了炫耀武力。

    当夜,司马昱终于能够睡上一个安稳觉。

    褚蒜子当然注意到了司马聃的异样,她没有选择安抚儿子,而是低声提醒道:

    “这只不过是楚国的军队,梁国的胡骑并没有南下。”

    毕竟朱雀门外挤满了人的话,又如何能让他们展现军威。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褚蒜子在梳洗过后,换上了一顶凤冠。

    对于褚蒜子来说,如果今天的阵仗能够让司马聃收起他中兴晋室的志向,倒也算是一份收获。

    至少在帅帐中,一切看上去都和和气气的。

    建康城南,密密麻麻都是特意赶来瞧热闹的民众。

    毕竟桓家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二分之一的天下,反观朝廷,却只是偏安于江东一隅。

    他两岁登基,这辈子就没走出过台城,别人与他提起桓家的强大,司马聃并没有直观的印象,直到今天,望着眼前的这一幕,他终于明白母亲为何要委曲求全,唯恐得罪桓温、桓熙两父子。

    朱雀门是建康城的正南门,门外有朱雀桥横跨在护城河上,是出入建康城的重要通道。

    当小皇帝司马聃与太后褚蒜子来到朱雀门的城楼上时,看着由五万将士组成的无边无沿的军阵,不由脸色惨白。

    冠上的凤鸟口衔珠滴,当褚蒜子起身行走时,凤鸟步摇在云髻上摇曳生姿。

    吃瓜是人的共性,北周进攻邺城的时候,与北齐军队在城外决战的时候,邺城百姓都敢出城围观,又何况桓家父子只是前来朝拜太后、天子。

    司马聃清楚母亲的言下之意,五万楚军就已经有这般威势,一旦桓熙的十万胡骑南下,又该是什么样的情况。

    那些胡人可不会认他这个大晋天子。

    因此,司马聃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褚蒜子没有继续打击他,叹息道:      “皇帝,出城吧,莫要让楚公与梁公在城外久候。”

    说罢,褚蒜子转身走下城楼,司马聃也赶紧跟了上去。

    当母子二人出现在城门洞里的时候,朱雀桥上的桓熙,一双眼睛便在直勾勾的注视着褚蒜子。

    褚蒜子如今三十三岁,由于常年养尊处优,保养得当,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正是风姿绰约之时。

    正当桓熙看得出神时,忽然听到身旁的咳嗽声,转头一看,却是桓温发出的。

    “大庭广众之下,非礼勿视。”

    桓温提醒道。

    桓熙的恶名,可不只是在北方流传。

    这年头,谁不知道他对寡妇们有着一副难得的热心肠。

    如今桓熙的眼睛离不开褚蒜子,桓温哪还不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桓熙闻言,也不敢再一直盯着褚蒜子。

    司马聃的脸色阴沉,鉴于桓熙的恶名,刚才桓熙看向褚蒜子的眼神,就让司马聃觉得很不舒服。

    待母子二人走出城门洞,桓温、桓熙也随即走下朱雀桥,只不过他们的身后还是跟着大量的卫士。

    同样的,褚蒜子与司马聃也少不了禁军随行护卫。

    “微臣叩见二位陛下。”

    桓家父子一齐行礼道。

    由于司马聃尚未亲政,朝政皆由司马昱处置,但名义上依然是由褚蒜子临朝称制,故而也得尊称其为陛下。

    褚蒜子朱唇轻启:

    “二位爱卿无需多礼,快快请起。”

    父子二人起身,桓熙自然不能与之前一样直视褚蒜子。

    那时候毕竟隔得远,如今面对面了,却只能将头低下,否则便是无礼。

    褚蒜子不无遗憾的说道:

    “朕原本是要亲自前往拜奠太夫人,奈何百官劝阻,认为君主不可轻动,只得作罢,改派使者前去慰问。”

    桓温、桓熙连忙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褚蒜子这才带着些许责备,道:

    “二位爱卿都是国之重臣,社稷因为有了你们才得以安宁。

    “朕知道你们父子因为失去至亲而痛断肝肠。

    “可如今河北、河东尚在胡虏之手,中原也已经大半沦陷。

    “恢复山河的重任,只能仰仗二位爱卿,怎可上表请辞。

    “还望二位能够以黎民苍生为重,重新振作,切勿沉浸于悲痛之中。

    “朕在建康,等着二位爱卿收复故土的好消息。”

    桓熙闻言,抬起头来,看着褚蒜子,认真道:

    “还请陛下拭目以待,不出数年,必有佳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