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赏陈佐松《醉花中秋》

爱莲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爱莲郎文集最新章节!

    醉花阴?中秋

    谁使今宵明月醉?玉露凝金桂。何处觅天香?看取梧桐,但有盈盈泪。

    阶前一地清凉水,却被愁揉碎。北望起相思,人在江南,一梦和秋睡

    当我看到崔杰137号文[浅赏陈佐松醉花阴?中秋]时心中产生了共鸣,产生了再写一篇[再赏陈佐松醉花阴?中秋]的想法,我完全支持崔杰先生的美评,再赏美文的原因是想站在另外的角度去观察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一首好诗除了写得好以外,他脱离不了作者创业的时代背景,如果我们从时代的角度、人文情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去观察它,如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那它一定是一首好诗。

    先看看上阙吧!

    起首第一句“谁使今宵明月醉?”用一个疑问句,暗中交待了答案,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这个人文情感的主体使“今宵明月醉”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月亮,这一天的明月在西方人眼里他就是一轮普通的月亮,而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到了中秋,这轮明月就赋予了它太多相思、太多团聚、太多美好的内涵。紧接着一句“玉露凝金桂”玉露:古指秋露,南朝谢朓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水浒传第三十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秋。”(宋)秦观写七夕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都告诉我们,作者用玉露两个字交待了醉明月的时间,金桂即神话传说中长在月亮上的月桂树,金代表金秋,用一个“凝”字巧妙的将玉露沾在了金秋的明月上。

    第二句“何处觅天香?”天香,特指月桂花的花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语“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清纳兰性德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作者用“何处觅”三个字让读者联想到作者眼中的天香不是他当时看到的明月上的天香,而是千里之外他思念的、寄托的那个“明月”上的天香。下一句“看取梧桐,但有盈盈泪”句中“梧桐”二字,李煜在相见欢中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让人产生了一种寂寞的联想,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人产生了一种思念的联想,玉露凝聚在金桂上,那是一种迷人的向往,秋露凝聚在梧桐树上,夜深深、意凉凉,那种相思,教人断魂。

    在上阙,作者没有直书相思之苦,而是用玉露、金桂、天香、梧桐这些中国人赋予它们的特殊含义让读者产生联想,产生共鸣,这就是他的高妙之处。

    再看下阙:

    “阶前一地清凉水,却被愁揉碎。”读者可以展开联想,孤单单一个人在月光之下寂寞慢步,别人的城市,冰凉的月光散落了一地,那种感觉在心中揉厉,愁苦无处诉说,每走一步都怕把相思踏碎。

    “北望起相思”是这首诗的魂“人在江南,一梦和秋睡”写尽了飘泊天涯的离情与无奈。

    各位看官,我在开头就说过,如果我们从时代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去观察一首诗,如果它在一个时代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那它一定是一首好诗。

    这首诗以南下发展的人群为代表展开创作就具有这种广泛的代表性,在当今之中国,最少有一亿农民工、打工仔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南方正是他们的梦开始的地方,每年的八月中秋这个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有一亿人身在异乡,包括他们的妻儿、父老在内就有三亿、五亿人两地思念,这份月光承载不起这么多的相思情结。各位读者,如果你没有这种离情别绪,没有远走它乡思念亲人的感觉,你想象不出诗的味道,但有数亿人在同一时间会产生这种思念之情,一句“北望起相思,人在江南,一梦和秋睡”是多少人当今生活的真实写照,一百年后,我们的孙孙孙子辈看到这首诗时,仍然能从这首诗中读出他们的爷爷爷爷们当年的酸甜苦辣,在心中感激我们这些先辈为他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

    爱莲郎2013年3月28日草草于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