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醇如酒愈久弥香

薄玉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薄玉平文集最新章节!

      昨夜,我正在网上为整理系统而忙碌。不期然间,一毕业多年的老学员突然来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似我这样深居简出、疏于交游的酸腐书生,无权无势,绝少利用价值,也很难给他人带来现实利益,所以平素间是很少有人拜访的。常看到不少官高位显之人,身前身后总有人簇拥着、奉承着、伺候着。居家度日也常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每日里高朋满座、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心中虽常为他们感到疲惫,但也很为自己的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时生愧意。常想,都生活在这共和国同一片蓝天白云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试想,在此种窘境中,突有一旧时学生念及师生情谊,前来叙谈。心中自会稍感快慰。所谓“不愿诣人贪客至、惯迟作答望书来”大概就指的是我这一类人的心态吧。

    多年未见,自然要述及各自的工作情况、生活经历和业余爱好。他的生活自然比我丰富精彩的多了,除下上班,业余时间常约几个同好泡酒吧、泡歌厅,喝喝酒、唱唱歌、跳跳舞,交往的也多是一些能歌、善舞或善饮者。而当得知我的主要生活内容、业余爱好,竟然一如既往的和自己的职业密不可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以书籍和网络为伴时,他不禁大发感慨说:这辈子该谁做什么工作,那是一定的,一切都是命。老师您爱读书,您的工作就和读书有关,这就叫做各得其所吧!

    是否各得其所,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紧密相连,这倒使我感到十分的宽慰。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爱好假如能和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此生可谓一件幸事。那么,我这一生恰恰有幸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我的确觉得自己是十分幸运的。我非常感激命运对我的恩赐。此生,作为个人来讲,我总认为自己的欲求很低,无非只求一日三餐有饭吃、一年四季有衣穿、闲暇之余有书读,能够满足这些,就足以让我心平气和、无欲无求度岁月了。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个欲求其实却又是很高的,在生存竞争如此惨烈的当代社会,一个人若想真正完全达到这样的生活条件,实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我基本上可以做到这些了,我没有理由不感激生活的恩惠。尽管我也明白,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没有自己的努力在里面。它毕竟也是自己在一生漫长岁月里,积硅步而成远,积涓流而成溪,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嗜书如命的爱好,无疑起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我想,也许我的学生说得很对,我天生就是做老师的命。而且,我也真的挺喜欢这个职业。觉得远比其他工作更适合我、更能让自己感到一种满足。同时,也更能使自己觉得此生还能有点用武之地。

    回想此生,虽一无所长,亦无别的嗜好,但终生爱读书、爱思考,却也使得自己此生并非一无是处。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种兴趣和爱好。而作为我来讲,唯独觉得,只有书籍才永远是不可或缺的最好的朋友。而且也只有书籍,才能真正像陈年醇酒一样,愈久弥香。永远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眷恋。我常想,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许这个世界上,所有对他有诱惑力的一切物质需求叠加到一起,也抵不住书籍对他的诱惑来的强烈。我想,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常有读书人会出现“有钱买书、无钱买米”的外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这正说明,某些人对书籍的渴求,要远远超过对其他物质的需求,对这一部分人来讲,只有充分满足心灵的需求,才能真正称之为满足了生活的需求。否则,即便物质生活再富有,心里也永远欲壑难填,永远会感到灵魂的饥渴。此时,唯有书籍能治渴疗饥,唯有书籍,能拯救灵魂挣脱苦苦挣扎的煎熬。所有的一切物欲满足后的感觉,无一不是空虚和不足,而唯有书籍,才能真正给人带来无尽的体贴和慰藉。灵魂的寄寓之地,是人的生命真正意义的居住之所,而这个居住之所,恰恰就在人类知识、智慧传承和汇聚之所在——书籍之中。它是治疗我们心灵贫瘠的唯一的灵丹妙药。

    人常说,聪明的人利用学问、奸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余自视属愚鲁之辈,故平生惟酷爱读书。茶余饭后,一卷在手,细细品赏,自会乐不可支。而尤喜新、奇、特之书,更酷爱经典名著,一旦有幸获之,必视若至宝,常手不释卷、寝食俱废、超然忘我,非卒读难以放手。每入佳境、悟及妙处,更会或拍案赞叹、或手舞足蹈,很有些孙猴子听祖师传道顿悟时的光景。故此,自诩是一真正读书、爱书、嗜书如命之人。常曰:宁可食无肉、亦可居无竹,但此生惟不可一日无书。无肉瘦了人,谓之清癯。如老僧悟禅、宿道飘升,几近仙风鹤骨,且食素者多寿,自有人趋之若鹜;无竹俗了人,俗极则返雅。大俗乃大雅,大雅亦大俗,俗雅本相通,终为世间寻常事,有竹自清,无竹也未必就浊,似也无伤大雅;而惟有无书必至愚,懵懵懂懂、昏昏噩噩,除下本能和物欲而不知有他,浑浑沌沌而来,糊糊涂涂而走,世间周游一圈,或如蝼蚁一只、或如悍兽一头,行尸走肉一具,实在看不出如此这般的生活,终其一生,究竟有何意义!

    我平生爱书亦惜书,陋室之中多杂书。虽有碍整洁亦乐此不疲。且对书多有怜惜不舍之情,每有友人借读,多有叮嘱,若久借不还,常会如离散亲人,心中耿耿,总以追还为快事,甚至不惜以重礼弥补追索之歉意,所付钱物,或可购得同类书籍数十本也未可知,但深知,千金虽不易得,一书更为难求。一旦绝版,举千金也是欲求不得的。所以,对印量较少之书,总是格外珍惜,不愿流失。但总因好友多有嗜书者,一旦借出,常常会难记归还,天长日久,或早已遗失,自己也难以启齿讨要,虽心中难免惦念,多也不了了之了。

    虽至爱书,但常感囊中羞涩,无力购买。故常遛旧书摊、打折店,更喜流连忘返于专卖盗版的流动书摊。如近购杂书数册,均标价不菲,但总在讨价还价之间,携得美书归。标价412元的南怀瑾选集(1—10卷)80元购得;标价均为86。6元的二十五史、曾国藩全书、唐诗宋词元曲等,各以20元购得;标价56元的世界是平的12元购得;标价32元的狼图腾7元购得;标价24元的中国农民调查6元购得;标价29。80元的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7元购得;而标价16。80元的唐诗三百首仅3元就购得。盗版图书虽和正版图书的印制、纸张等质量方面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性价比,却是大占着优势,很为我们这些爱读书却又无人赠送、无公款购买、无处找人报销的普通读书人所青睐。所以每每大把大把的慷慨解囊,养肥了不少钻知识产权法空子的个体经营者。不过想想人家也蛮不易的。街旁路边、寒冬酷暑、沐风栉雨,时不时地还得和城管、文化部门的打个游击战、麻雀战和擦边球什么的,不为养家糊口,谁去找这个罪受呀?况且,也确确实实给我们这些穷读书人,提供了物虽不甚美,但价确实很廉的各类读物。所以,自己虽常光顾此类书摊,倒也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之处。相反,对这些流动书摊的摊主们,颇有些惺惺相惜之感,当然,也很有大发慈悲之心、恻隐之心的时候。记得前一段购买毛泽东传的时候,就很让小贩给敲了一下。把盗版书当作正版打七折给我了,而我还沾沾自喜讨得了便宜书。及至发现被人很宰了一把,也依然很阿q地说一句:做了一件扶危济困的慈善事业。尽管明知道,这些小贩们十之八九都要比我辈财大气粗的多,但依然觉得比去正规书店省去不少银子,很容易的就自我化解了。迂腐之气、无药可治了,病入膏肓之状,由此可见一斑。

    上边谈及唐诗三百首,钩起我心中好生不爽。忆昔少年时代,自己常行侠仗义,以挥金如土、粪土当年万户侯自居。自己最为珍惜的一些家传旧书,也多让诸位嗜书的、熟悉或不熟悉的同伴拿了去了。而其中最让我不舍的,就是那本唐诗三百首。只因我下乡那个村里,一位回来探亲的叫“南方”的同为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和我较为投缘,而他又对此书好生羡慕,说他若拥有此书,回到他们肇庆市,可以在同伴们中引起极大轰动。我为表示自己的义气,也为了让他回去轰动一把,就一拍胸脯送给他了。后来想想心中那个悔呀,很难用言语表述。要知道那可是文化荒漠的文革期间,一本标价仅仅只有几角钱的唐诗三百首,却是踏遍铁鞋无觅处的无价瑰宝。所以,尽管当时母亲的工资只有每月45元,我个人的零花钱也只有每月5元钱,我后来还是想拿出10—20元赎回,但又终碍于面子没有作为。一直到后来,在非常漫长的岁月中,这件事都成为搅扰我神魂不宁、令我魂牵梦萦的一件憾事。一直到文革后各种图书解禁,我又获得了包括唐诗在内的自己所喜爱的书籍以后,此番遗憾才稍感释解。

    在我心中,一直坚持认为,书是无价之宝,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所以,我始终爱书、惜书,视书为最好的朋友。同时也非常敬仰学富五车的读书人。总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其气度和见识自然也常会高人一筹。我常觉得,作为赳赳武夫的蒋介石,最终败在博古通今的毛泽东手里,各自所处的阶级立场是一方面,但睿智深邃、谋略精远、气度和见识方面的差异,也绝非可同日而语者,中国革命的胜利,尽管说是枪杆子打出来的,但是其中笔杆子的作用也是绝对无法抹灭的。我觉得,这其中自隐含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辩证法。难怪毛泽东能以千古一人的气度,以一首沁园春。雪,高视阔步、大气磅礴,笑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折服了天下无数读书人。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众多文人骚客依然赞不绝口,认为咏志之作,无人能出其右者!而我暗自揣想:若论求本溯源、文韬武略、大睿大智者,至今又何尝有出其右者?而这一切,我认为,又无不源于其嗜书嗜读、勤学善思基础之上。伟人尚且需借助书籍的力量,汲取先辈的智慧,而愚鲁如我辈者,又岂敢妄自尊大、不矢志为学?故惟有孜孜求教于书籍、求学于先哲,并以此为医愚之良药。至于其他的世俗功利,我觉得倒也并非那么紧要,充其量也不过是读书知理的副产品而已,无须太放在心上。

    书如醇酒,愈久弥香。所谓贫因书而富、富因书而贵。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无书使人愚。瘦与俗倒还罢了,而愚则是断断不可为的。能治愚者,唯有书耳!故人生在世,岂能一日无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