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的记忆

程步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程步度文集最新章节!

      题记:现在极少看见筒子楼了,所以就有必要回忆一下筒子楼,好让这一历史现象不被人们很快就遗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筒子楼是最常见的居住环境。本来筒子楼原名叫做集体宿舍,主要给没有成家的单位里的年轻职工住的,可是住房的紧张实在不能满足要求,年轻人结了婚还得住在里面,从别的单位调来的人员没有单元房可安排,也只好挤在集体宿舍,这样一来,一室一户十几个平方米,一栋三或四层楼能容纳几百人,深深的楼道像个大筒子,大家也就习惯给它一个雅号——筒子楼。

    住在筒子楼里的大多是年轻人和年轻的家庭,还有一部分因特殊原因从家庭的概念里分裂出来重新成为单身身份的人,单位得解决住的问题,所以又回归到筒子楼里。那时的住房叫做福利房,住筒子楼每月每人只交一元八角的房租费,用水用电就随便你了。而且,筒子楼一般都是在工作单位里面或是距离单位最近的地方,从单位里的锅炉房还可以打热水,再有就是,一些私心重的人还可以直接从单位里拿东西回家而不用担心门卫的审查,那“好处”就不用一一地说明了。到后来各家各户都装上了电表,再后来加收了水费,每人平均也是一元八角。筒子楼里有公用厕所,公用水房,条件好一点的有合用厨房,没有厨房的筒子楼里,大家都在楼道里面烧火做饭。小煤炉和液化气罐互相混杂在一起,想起来很是可怕,如果谁家忘了关液化气罐的话,不用说,整个楼随时有可能就会化为灰烬。尽管如此,能住上筒子楼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尤其是工资都还很低,有一点关系的人因为不愿意交纳房租和水电费宁可不住单元楼,而是在单元楼里要上两间房。那时的房管科科长就很牛气,那样子不亚于现在的车管所所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变革最快的过渡时期,工资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分配制度,等等等等,甚至政治体制都在这个时期发生着变化。说是物是人非也好,改朝换代也罢,总之,一切都不再像先前那样一成不变了。筒子楼也经受着考验,在里面居住了那么久的人们开始联名上书,要求拆掉被视为危房的筒子楼,分配更大面积的单元楼住房,这使单位的房管领导很恼火。造反了,这还了得,于是挨个谈话,找底细线人进行摸底,内部瓦解,拉打结合,很快就平息了事端。甚至有的人被出卖了还不知道是被谁出卖的,有的人因此事被划为异己分子而被打入另册,从此以后与升迁无缘,与福利无缘,甚至你的人缘好也会被视为没有主见。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你如果顺着领导的意思做事呢,不就也会是顺风驶船的红人了吗?这就是一个生活态度问题了,其实并不是什么原则的和品质的问题,因为一旦意识形态也开始以物质利益作为基础的时候,区分人的群类之别的惟有利益了。我是很感念那些彪炳流芳的古人的,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时代,能够坚持高古铿锵的情怀和操守,能够将自己从俗世中剥离出来而成为纯粹的人,他们懂得什么是气节,什么是品质,这不能不教现代人汗颜。

    我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单位的筒子楼里的,和我一起来的几十个青年人男男女女都被安排挤进筒子楼。三人一间单身宿舍,比起八人一间学生宿舍来居住条件是改善了不少。身份的改变和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得到了社会认同的变化和待遇的提高,这难道就是社会规则了吗?我们的宿舍就在筒子楼拐角处的顶头,后来因为我结婚最早就成了我的家,其他两位老兄就只好另外申请住房了。为了这事还险些生出矛盾来,主要因为当时家境艰苦,自己又遭受了一些挫折的故事,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都处于极度的贫乏的时候,而且同宿舍的两位老兄都外出进修学习,室闲屋空,自己又讷于世故,申请住房的难度早有耳闻,于是暂居其中,求得缓解,没想竟成了误会。只好在日后的一段时间里积极奔走,舍得脸皮子和嘴皮子托领导找关系,踏破房管科的门槛,为自己也为两位仁兄讨要新的宿舍才解开疑怀,兄弟三人和好如初。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在这道筒子里出出进进过起生活,这筒子楼一住就是十年。

    十年里我的生活中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下乡扶贫,娶妻生子,进修学习。这个熟悉的恶劣环境居然成了我的一个割舍不去的记忆,直到后来搬出了筒子楼还时时想起它。结婚后就要另起炉灶了,于是就从邻居同事那里掏换了一个旧煤炉,因为他们已经改善条件用起液化气罐了。小煤炉很好使,很快自己也就学会了生火,换煤,压煤,封火等等这些技术活,还渐渐地跟着妻子学会了烧几样小菜。小煤炉很方便,不管春夏秋冬可以随时用上热水。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小煤炉更是起了大作用,尤其是在冬天,可以保证随时拿到干爽的尿布和垫子,所以孩子就少受一些罪。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我生活的所有记忆里,这个十年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时段。后来搬出了筒子楼住进单元房,再后来工作又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动,似乎都是因为在筒子楼里住过的原因,总觉得昏暗中充满希望。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里仍能时时记起冬天的夜里,风寒雪急,急急忙忙赶回家来的时候才发现没有电,楼道里一片漆黑,就象一个深深的黑洞,使人不免想起了天方夜谭来。白天拥挤不堪的小楼道里现在仿佛一下子变得宽绰起来了。两边的饭橱炉灶,衣盆菜叶,笤帚拖把和堆在各家门口簸箕里的垃圾都被这黑暗所吞噬,什么都不见了,宛如置身宇宙之中,然而在黑暗里,走路又必须要当心,否则不知会碰上什末要命的东西惊得满楼道的人家都会走出门来瞧一瞧。我的斗室在这深深的洞穴般的筒子楼头。拐过一个弯,在楼道的最深处我家的那座小蜂窝煤炉烧得正旺,把墙壁映得一片血红。那儿就是我的家,那是我的妻子在寒冷的冬夜给晚归的我做最好的关照。这种火光不象灯光那样,它是从中能看出燃烧的炉膛炽热的温度的那种火光,把整个楼尽头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映得通红。这种光明所携带的热情是你无法抗拒的,这每每给走进这暗黑中的我以极大的欣喜。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于此,就象哲理所说,光明在前!

    光明的力量是直接注入人的精神之中的,之于航海象远航望见渺渺灯塔,之于游人象迷途中云缝里的幽幽北斗的星光,之于信徒象山村教堂飘飘的烛焰,之于探险象荒漠里的熊熊篝火,之于生产者象炼熟的钢炉迸溅着火花的铁流所放射出来的光芒,之于万物象太阳喷薄而出普照万物的光芒,甚而之于回家的我看见门口烧得旺旺的火炉的温暖的炉光对一个跋涉者来说,那种吸引是什么也挡不住的。人之所以向往光明,也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的黑暗,眼前的或心理的,在和平年代里,尤其是心理上的暗区也常常是需要光明普照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永远是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但是事实上,对社会而言,黑暗和光明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的。

    光明的含义已经丢失了很多更加激烈的象征意义,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光明仍然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