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之路

沉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沉冗文集最新章节!

      崆峒山名声显赫,我仰慕已久!

    中秋过后,天高云淡,气温宜人,孤旅西行。告别了兰州,坐车向东而去,经过六盘山,往崆峒山而来。沿途是荒莽黄土高原,千坡万壑,裸露的黄土缺乏雨水的滋润而显得僵硬,不见树木,连石头也得一见,稀稀拉拉的弱小野草在风中无奈地摇晃,极目远眺,雄浑苍凉。

    崆峒山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享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为何不在中国四大道山之列?它既不在五岳之中,也不在四大佛山之榜,我不得其解。

    旅游的好时节,果然,从平凉到景区是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六车道,两旁插着红旗迎风招展,高挂的横幅,刚刚开过的全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暨崆峒山旅游节余温还在,我担心人满为患。

    赶个早,租车到了山门,已经是上午九点,令人意外,门可罗雀,山门前只有几位景区的工作人员,门里整齐地排着一溜景区专用面包车,我是眼下唯一的游客!令人疑惑,怎么如此冷清?我以为今天可能有特殊的接待任务,也许是国家领导来了或者是外元首驾临,可是,没有发现警察。

    我到售票口问工作人员:“今天可以进山旅游吗?”

    “可以啊,买门票,坐面包车上去。不过,你得等。”

    飒飒秋风,我感到有些冷,因为我穿得少,准备爬山出汗,身穿短袖衫和爬山短裤,头上一顶遮阳帽,系着小腰包,里面装着一个照相机、一瓶水、一条毛巾。大约等了半个多小时,我望着来路的尽头,仍然没有车的影子。

    我怕耽误宝贵的时间,和工作人员商量:“等到什么时候呢?能不能送我上山,我加钱。”

    他摇摇头:“再来一些客人就走。”

    其实,他们中间有几位工作人员也急着搭车上山。

    终于,盼来了一辆高级轿车,从车里下来一男一女,男的西装革履,红光满面,看模样是个政府官员,女的娇小灵秀,脖子上挂着小牌,是一位导游。

    检票上车,盘山公路险峻、狭窄,回旋如螺,蜿蜒而上,经过百十来个急弯之后,车子到了中台,下了车,真正的游客就我和那位官员。

    他打量着我,友好地问:“您独自出游?从哪里过来的?”

    我点点头:“独自,从兰州坐公共汽车过来的,昨晚才到的,住在平凉宾馆。您呢?”

    “我们也是从兰州过来,也住在平凉宾馆,其实我们早餐在一起吃,可惜不认识,不然您可以搭我的车上山。他指着小导游“她姓朱,一直从兰州导游到此。我姓许,言午许,您贵姓?一起上山吧。”

    “免贵姓沈,沈阳的沈,一起游那当然好。”我欣然接受邀请,搭个伴,又有导游讲解引路,何乐而不为!

    朱导游边走边介绍说:“古往今来,崆峒山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皇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

    皇城位于主峰马鬃山之颠,突兀高耸,摩云插天,形势险峻。中台至皇城,东面山径是一处陡峭上天梯,直上云霄,为三百七十八级石阶,该石台阶是唐贞观年间仁智禅师开凿的,石台阶被世人步履磨得光滑塌棱,两边黑色斑驳的铁链供游客抓握,提供安全保障。

    毕竟我们俩都是年过半百,我抓住道旁的铁索借力往上攀登,台阶又高又陡,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歇歇吧,像我们这般年纪的人,韧劲倒足,就是不能快了。”他停住脚步喘着气。

    “是的,爬这样的陡路,千万得悠着来,我血压有些高,更急不得,您多大年纪?”

    “55岁,属蛇的。”

    “老沈,您呢?”

    “快60喽,属虎的,50年的。我们这般年纪属‘老三届’,您上山下乡没有?”

    “在江西乡下插队,您呢?”

    “在黑龙江梧桐河农场。”

    “您除了旅游,还有什么爱好?”

    “游泳。”

    “巧了,我也是,在兰州宾馆我还游了呢。”

    “我喜欢到大自然的江海里游,比如大连海滩、三亚海滩、夏威夷海滩、澳大利亚黄金海滩来之前在我老家的溪潭里游泳。”

    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经历,彼此亲切多了,都为以往经历过的艰苦岁月而感慨、骄傲。

    我们上了一个小平台稍作休憩。

    老许脱去了外衣,搭在肩上:“看您的打扮,是专门出来旅游的,一定去过不少地方。”

    “跑了一些风景区,五岳、四大佛山、四大道山、四大石窟您是干什么工作的?”

    “搞党史研究的。经常往外跑,可是没有您去过的景区多。”

    我不明白研究党史工作和黄土高原有何关系?心想:官员有特权,可以借机公费旅游罢了。

    “从兰州过来,路过会宁,看没看红军会师纪念碑,还有六盘山”

    “没有,只是在静宁停了片刻。”

    “哦,我们是专车,可以下来游览,再说”

    此刻提及红军,我想起毛主席的两句诗: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在我们“老三届”的心里,难以磨灭的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在会宁会师,伟大的时刻给党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章,他研究党史到黄土高原考察理所当然。

    我抬头看到半腰崖壁上挂着一个红色班驳的佛龛,摩崖石刻:黄帝问道处。这就是文始祖轩辕黄帝登山问道之处。甘肃东部的平凉、天水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文化极为久远深厚。因此,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在其功业成就之后西巡疆界,他们登临崆峒山,向在崆峒山隐居的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在庄子?在宥篇中有详细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在太史公自叙中云:“吾尝西至崆峒,北过琢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我的同乡——当代台湾学者南怀瑾在著作中云:“黄帝遍学各种学问,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又云:“黄帝的功业,主要是起于黄河平原的东方与北方,而他的文化学术思想主要是得之于西北高原系统。”

    我们一边闲聊一边攀登,到了山巅之上的皇城,皇城建筑为此山寺观之首,殿宇富丽堂皇,宛如封建帝王的皇宫。高耸的城墙,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进了城门。在大殿右侧的台阶上,一条黑色的蛇翘着头在迎接我们,长有两米多,我感到惊奇,而朱导游吓了一跳,躲在我的身后,因为她是北方人,很少见到蛇,老许上前看了一下,也感到奇怪。

    我问旁边两位道士:“师傅,这里经常有蛇出现?”

    “在哪里?”其中年长的道士,蓄发留须,头顶挽髻,身穿黑色道袍,过来一看,大惊失色“山上倒是有,在皇城极少出现。”

    “此蛇有毒吗?叫什么?”

    “有毒!”

    我对老许说:“看来,它是欢迎我们的,不过,你属蛇,它是奔您而来的。”

    我们没有打扰毒蛇,避它拾级而上。

    我按道家习惯,左手握右手,大拇指相扣,抱拳作揖礼,往随缘箱里投了香火钱,默默地祈祷:“世界太平,国泰民安,家族兴旺,家庭幸福!”

    我站在皇城之上,主峰绝顶海拔2千多米,鸟瞰山下,峰台交错,诸台环绕,似莲叶托花,更显俊秀;峰峦雄峙,危崖耸立,孤山峰岭,峰丛广布,怪石突兀,山势险峻,气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群山环抱中,弹筝湖平湖如镜,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更显出水色山光格外秀丽;泾水湍急,水流激石,淙淙如琴;北面的胭脂河绕山而流。

    山上古建筑甚多,在唐代已有建筑,北宋乾德年间修建真武殿,元代改为崇佛阁,明朝劈山筑墙,修建宫观道院,成为一宏伟建筑群落。至今修复保留的有太和宫、真武殿、玉皇殿、黄篆殿、药王殿、老君殿、太白楼、灵宫洞、“峻极于天”木枋门;北侧另有天仙宫。

    崆峒山是古代北方民族团结融合的象征。

    崆峒一词,让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原本是一个氏族部落民族语言的音释。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这一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

    尔雅中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其意为北斗星正下方为空同。

    汲冢周书解释:“正北的大夏、莎车、戎翟、月氏、空同、姑藏”等十部族统归空同。部族融合发展并消亡后,中心区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专用指山。其实古人对这一地域概念相当清楚,这一区域的大致范围是东起河南汝阳,西至甘肃河西。中心区平凉可能就是商周时期十大部族中空同族的居息地。崆峒是古代著名君王巡幸出游的西极。由于轩辕黄帝西巡疆界,登崆峒访名师而万古留名。后世的周穆王乘八骏访西王母于泾川瑶池,后又西登崆峒。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也西登崆峒,汉武帝效法黄帝,黄帝败炎帝战蚩尤,武帝也大肆征伐,同时西登崆峒。因武帝的登临有司马迁陪同,史记中记载非常详细。唐太宗也亲自登临。

    出了皇城,我们到了三教洞,令人惊讶的是儒、道、释三教的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塑像在一个殿堂里,接受人们的拜谒和香火,可见道教的胸怀和气魄!有一种包纳一切、雍荣大度的和谐气氛。崆峒是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现在崆峒山道佛儒三教并存,互让互尊,共尊共荣,这成了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独特现象。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据道教典籍说老子的前身就是在崆峒修炼的广成子,而广成子又是黄帝的老师;据说秦汉时崆峒便有方士隐居,魏晋时便有道教宫观。到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最后归隐崆峒,现存避诏碑一块,上有皇帝两次召见张三丰的诏书而张三丰避而不去。明朝嘉靖初年,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后裔被封为韩王驻藩平凉,韩王妃崇尚道教,在崆峒山大规模修建了太和宫等道教宫观,把崆峒列为全国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聘全真龙门派第十代掌门苗清阳为全山主持,自此,道教在山上代代相传,到建国前全山道教宫观达40多处,道士百余人,现已传至第三十代。

    我们回到中台再到北台去游览,那里是佛教的天地。佛教在崆峒山也是历史悠久,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到清初,崆峒山佛教寺院已达19处。远在唐代,山上佛教活动已具相当规模。据铸造于金代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的一口铁钟上的铭文记载:唐太宗为山上明慧禅院御赐田地。元朝,皇子忙哥剌被元世祖封为安西王,管辖陕、甘、川等地。安西王信奉佛教,主持修建了东台宝庆寺,封自己的王相商挺为宝庆寺主持,并授银质三品印,统管陕西、四川、西夏等路(省)的佛教事务。明代万历年间修建了中台凌空塔,明神宗皇帝还给崆峒山真乘寺藏经楼赐了匾额,皇太后给崆峒山佛教赐送经书三万多册。

    塔院,一古塔高耸,顶上一颗古树令人惊叹!

    儒教在此山也非常兴旺。崆峒山培育了一批儒家学者,是崆峒山的钟灵毓秀造就了这一批学者文人的旷世才华。最著名的有汉代的王符,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潜夫论。晋代大医学家皇甫谧,博学多才的学者,曾隐居山中采药著述,研习针灸、著成针灸甲乙经。明代前七子李梦阳号崆峒子;明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曾在崆峒山潜心读书;司马迁曾慕名登临。题咏盛赞崆峒的佳篇妙笔,云集霞蔚,洋洋大观。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明朝李攀龙、赵时春;清朝王士祯、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民国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这些佳篇妙章,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丰富的文化宝藏。

    崆峒山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的发祥之地,是古代关陇锁钥三秦咽喉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主要通道。崆峒山在中古前又称为“笄头山”汉时,笄头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北路第二站,从汉至唐这里曾有过一段驼铃叮咚、商贾不绝的胜况。古代交通不便,六盘道未通之前陇山南北横阻,而崆峒地处陇山中段,扼七关之首,控制六原,是保中原守关中的重要通道。北宋韩琦、范仲淹;南宋吴介、吴璘等名将都曾在此督军作战;晋代符登,十六国时期的赫连定曾在此扼守;唐代刘昌、段秀实抵御吐蕃,都借助“高岭崆峒,山川险阻”而克敌制胜。所以在历史上崆峒山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和抵抗强敌、保卫中原方面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崆峒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远古到清代,金戈铁马,有过数不清的故事。辞书尔雅中就记载说:“空同之人武”李白在诗中赞道:“世传崆峒勇”杜甫也盛赞“崆峒足凯歌”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当代传人燕飞霞曾于1956年在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1957年随中国武术团赴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佛尘五项冠军。崆峒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特点独特,实为我国武术奇葩。2001年5月第一届崆峒武术节在崆峒山隆重举行,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欣然题词“崆峒武术,威峙西陲”以表示祝贺。

    谭嗣同登山赋诗:

    隔断尘寰云似海

    划开天路岭为门。

    四望桃花红满谷

    不应仍问武陵源。

    上山前,我有一个疑问:此山为何不在中国四大道山之列?游览之后,追根溯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和武当山一样属于“太”字级别。不虚此行,此山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令人称奇的是犹如一颗翡翠镶嵌在这广漠黄土高原之中。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由于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崆峒山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在西北黄土高原能有知此多姿多态的奇景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天然的动植物王国。

    回到山门,人烟仍然稀少,车辆全无,我为回平凉市而犯愁,在那里徘徊、等待,一尊醒目的大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我纳闷:国家级著名的风景区,游客如此少,究竟何故?连直达的班车都停开了。

    许久,来了一辆微型面包车,我还得赶路,只能包车到汽车站,向司机打听,下午已经没有火车到宝鸡市,再说坐火车绕远,需要六个小时,坐汽车到那里估计二百多公里,行程顶多三小时。到了汽车东站,快下午2点,正好赶上一辆路过的班车,车上座位很空,我躺在最后一排座位,心想:好运气,买坐票享受卧铺的待遇。汽车出城不久,汽车开始颠簸,我差一点被掀下座位,我用手紧紧抓牢把手,身体撞击着座位和靠背,很痛。我只得爬起来,往窗外一看,道路起伏不平、坑坑洼洼,我坐在那里,汽车上下猛烈的颠簸,担心把我的骨头颠散架了,我两手抓住把手,随着汽车的每一次颠簸,双手撑着把手,被颠起来的身体,慢慢地落在座位上,好像在做双杠运动

    时间一长,我实在受不了,刚好前排有人到站下车,我补位。

    最前排坐着押车卖票的,估计是车主,我问他:“师傅,平凉到宝鸡多少公里?”

    “284公里。”

    “没有高速公里或者其它好些的公路?”

    “没有,就这条路。”他习以为常了。

    “需要多长时间到宝鸡?”

    “正常五个多小时。”

    我感到惊讶和无奈,二百多公里需要那么长时间:“你们天天跑这样的路,能受得了呀?”

    “有什么办法呢?”他表情冷漠和无奈。

    “我是外地来的,当地乘客为什么不去坐火车,坐汽车多遭罪啊!”

    “晚上8点才有火车,不坐汽车不行。”

    手机响起,短信息来了,我打开一看,时间是14:12:14,原来是老许发过来的:老沈吃饭了吗?我们在静宁吃鸡,我的通信地址:上海祝您一路平安!许。

    我从兰州过来的时候,经过静宁,在那里逗留的时候,买了半只烧鸡,也许是饿了,吃起来津津有味,平生难忘。现在不饿,因为我在上车前吃了一个烧饼,就是坐汽车走这样的路后悔了。这时,汽车猛烈地颤抖了一下,差一点把我手中的手机抖落下来,平生走过的公路,眼前这条是最差的。汽车颠簸厉害,我按不准手机键,困难地给老许回了一条短信息:我现在坐汽车走在中国最差的公路!沈

    这时候,汽车停下了,上来一位乘客,坐在我边的空位,看模样是当地人,三十来岁。

    我问他:“这条路怎么没有修啊?”

    “哎——没法修,也修不了。”

    “为什么?”

    “因为路下面是煤矿,都掏空了,你今天修好,过不了多久就陷了”

    他的解释使我明白,此道是运煤道,怪不得一路上,就发现一辆旧轿车爬窝,其实,轿车底盘低没法开。翻阅当地报纸,原来这一带是矿区,是省里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其收入是该地区的大户,而旅游收入只占gdp的2。38%,才占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8%,利害所至我能理解,当下地方官员能有几位能够顾及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我担心起自己的安危,汽车在这样的公路上行驶,令人毛骨悚然,下面有无数的空洞,危机四伏,不知道什么时候塌陷,最近,矿难频发,要是汽车落入陷阱,不知道又有多少条生命遭难!有多少官员问责而摘掉乌纱帽?

    我恍然大悟:四星级的厕所,五星级的景区,六车道的马路,竟然吸引不了游客,和这条路不无关系。

    崆峒山奇哉!空洞路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