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左岸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作客小说网 www.zkxsw.com,最快更新左岸读书最新章节!

    这里做个参考,别说我崇洋媚外!我崇洋,但不媚外(柏杨先生的建议)!

    震憾:儿行千里,依然是父母掌心里的宝!

    在我出国前,国内流行一种说法。大家普遍认为,美国父母不怎么管孩子。我还听说,美国孩子到了18岁以后会独立出门,完全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当时我就想,大人孩子谁都不管谁,这该多自在啊。经过我在美国十多年的移民生活,这种说法不仅被我的所见所闻与亲身经历完全颠覆,我还学到了以前在国内闻所未闻的美国父母的独特育儿法。

    美国父母管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孩子到了18岁,要和父母脱离得干干净净吗?答案却是否定的。2001年,在我居住的城市圣路易斯,有一位考上哈佛大学的美国女孩。这个女孩为家中独生女,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为了照顾爱女上学,这对夫妇不仅辞了工卖了房,还把家干脆搬到了哈佛大学附近并在波士顿重新就业。瞧吧,儿行千里母担忧,上了大学的美国孩子依然是父母掌中的宝贝儿。

    美国父母的典藏教育法宝一:量体裁衣

    在中国,我们主张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美国,类似的标准也同样存在。实际上,能够做到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美儿童,可谓是上帝的宠儿,更是名校中的幸运儿。不过,能挤进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举目四顾,还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居多。上不了名牌大学的孩子,难道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在美国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国人就是那些美国父母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美国父母对我心灵触动的最大之处是,他们教育孩子一般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孩子采取量体裁衣的方法

    实例1:东方不亮西方亮

    无论是谁,只要一谈教育,特别容易走进条条框框的说教。基于此因,我以几个真实的故事来简单直接地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泰勒和克拉是两位可爱的美国女孩儿。遗憾的是,她们两人分别患有语言和视物障碍。虽然医生的治疗缓解了她们各自的症状,但无论如何,她们都无法恢复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说话发音不清,克拉阅读特别困难。在学业上,不管怎么追赶,她们也赶不上同龄的健康人。放弃她们的教育吗?这不可能。那可怎么祢补呢?我想,她们的父母肯定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结果呢,泰勒在四岁时被扔进了游泳池,克拉在六岁时被送进了体操馆。经过她们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送送,这两位女孩现在分别变成了游泳和体操健将。记得有人说过,不管是谁,至少有一样应该是出色的。泰勒和克拉虽然语言和阅读不尽人意,但她们却做到了在体育方面出色。美国全民热爱体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实例2: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白兰蒂是个早产儿,长得又瘦又小,她的母亲又是个单身妈妈。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总是令人担忧。虽然美国全民热爱体育,但如果想让白兰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实在是难为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儿了。在白兰蒂五岁时,她的妈妈开始为她设计未来,主攻小提琴和舞台表演成了白兰蒂课后的主要功课。每次,当白兰蒂就读的学校有舞台剧上演时,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总会有白兰蒂活泼的身影。也许是舞台表演的经历,增加了白兰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后,她开始竞选学生会主席并荣获竞选胜利。最近,白兰蒂代表美国中学生,带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欧洲巡回演出了一圈。白兰蒂出色的才艺和领导才能,肯定会为她几年后申请大学时添上亮丽的一笔。

    实例3: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

    也许你会问,除了体育和音乐,美国父母就不抓孩子学习吗?当然抓啦,美国父母也有分数挂帅的思想。而且,他们一旦抓起来,他们的那股认真和执着,令我咋舌。尼娜是位美国护士,也许是职业习惯,她每天进进出出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尼娜坚信,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不如私立学校。于是,她先把自己的双胞胎女儿送进了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又帮助宝贝儿子挤进了竞争极其激烈的培养神童的学校。当我向她讨教育儿秘诀时,她为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单。阅读与词汇的写作书,数学和科学习题集,哪家出版社好,哪套丛书出色,她讲的条条是道。我想,以抓学习为主的中国父母们,也不过如此吧。

    美国父母的典藏教育法宝二:鼓励的旗帜高高飘扬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美国父母并不完全以抓学习为主。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是他们典型的育儿经。此外,无论是对孩子的体育,音乐,学业训练,美国父母比我们中国父母更爱鼓励孩子。goodjob,goodtry,youaregreat,类似鼓励孩子的话,常常会从美国父母的嘴中脱口而出。和美国父母相比,我们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要求相对严格。以我本人为例,我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常常做的很不够。美国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乐观鼓励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父母的典藏教育法宝三:独特的教育装备

    与中国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不同的独特的教育装备,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二是美国的主日学(sundayschool)。

    装备1:有选择家庭学校的权力和可能性

    据教育资料称,美国至少有一百一十万的孩子,完全脱离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束缚,只在家里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笔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学校似乎很有市场。每次去社区图书馆,我几乎都会看到家庭学校的妈妈和孩子们在那里上课。有一次,我与一位家庭学校的妈妈交谈时,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课程进展太慢了,她在家里全职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学业上喂饱,让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材。以前我读过一篇新闻报道说,美国有一位本是初中生的美国孩子考上了大学。我想,这和家庭学校的快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关。美国的家庭学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家庭作坊。美国教育部门有专门为家庭学校设置的教学大纲,家庭学校的孩子们不仅有自己的团体,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虽然家庭学校的利与弊并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但有一点儿可以肯定,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材,美国父母有选择家庭学校的权力和可能性。

    装备2:主日学是孩子们爱心教育的大课堂

    美国是个宗教国家,据统计大约有80%左右的美国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个城市,美国学生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诵这篇国旗宣言: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ipledgeallegiancetotheflag,/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otherepublicforwhichitstands,/onenation,undergod,indivisible,/withlibertyandjusticeforall)。从这篇誓词中,我们看到了“上帝”这两个字。上帝,在美国孩子们的眼中并不陌生。不管他们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们能欣然接受国旗宣言中“上帝庇护美国”这个说法。以前,笔者在我的拙文“美国教育的三件宝”中提过,教堂是美国教育的三件宝之一。美国的教堂遍布各个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达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周日上午,美国那些虔诚的基督徒去教堂时,总会带上他们成长期的孩子们。当大人们在做礼拜时,孩子们则参加为他们准备的主日学。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圣经故事,主日学的老师们在向孩子们传递着爱人如己的道理。身为父母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无私要有爱心。在美国,主日学就是美国孩子们爱心教育的大课堂。即使是在我们华人教会,孩子们也有在圣诞节为穷人捐献圣诞礼物,为非洲难民绝食30小时筹备捐款,为美国无家可归者送衣送饭等慈善活动。

    成功父母聚焦

    聚焦指数:

    聚焦1:怎样当父母是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家庭学校很具美国特色,但它并不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大部分的美国孩子还是会去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求学。至于主日学对孩子们心灵的塑造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过,据笔者所知,至少在美国的华人教会中流行一种说法,在教会长大的孩子有爱心,也比较懂事。

    瞧瞧,无论是中国父母还是美国父母,孩子们的教育真让人费心伤脑筋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大人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我们最终要把孩子往哪条路上领。父母责任大,孩子要翻身。如何协调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供需关系,实在是为人父母者一生要做的功课。这门功课简单又深奥,多年来,一直有大量的书籍和文章在探讨这个问题。

    聚焦2:把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最近,杨澜的育儿经引起了我的注意和赞同。“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都需要母亲去教他。”

    聚焦3:寻找孩子身上最出色的地方

    我结识的这些美国父母量体裁衣的育儿法,对我颇有启发。孩子能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固然好,但假如孩子不是那块料,这也不是世界的尽头。东方不亮西方亮,学习不好,体育跟上;体育不好,音乐表演跟上。只要孩子有一样出色,这孩子就有了出色的潜力,也就有了自信的资本。自信的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引导下慢慢学会如何应对成长中的烦恼。杨澜所提倡的那种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就有了生长的根基。

    帮助孩子发掘潜力,不一定非要孩子在一棵树上吊死。美国父母做到了,我们中国父母能做到吗?

    来源:陈晚